。
“狄大人祖上做生意,家大業大,積攢的門路也不少,他自家的人去採買棉花,壓了一番價格,”袁疾說,“而朝廷實際的採買價格,四公子,您之前和三殿下也指出來了,虛高。”
霍以驍頷首。
他們到兵部觀政,最初就沒有留情面,直接把價格問題攤開了說。
袁疾當時給的解釋是“受收成和採摘人工的影響”,當場就被霍以驍駁回去了。
那一年,關內棉花大豐收。
根本不存在因收成而漲價的可能。
饒是如此運作,袁疾說,狄察最後還是自掏腰包、添進去不少。
因為,沈家的胃口大,戶部那兒,閔郝又雁過拔毛。
也就是狄察家底厚實,不缺銀子,這左手倒右手的生意,哪怕自家虧本,他也能捱得住。
畢竟,他靠著沈家才能接任兵部侍郎,怎麼能不反哺呢?
“狄大人是初來乍到,他以前沒有在兵部幹過,對裡頭的政務不太瞭解,”袁疾道,“大事上可以向覃尚書、黃侍郎請教,細枝末節的東西,總不好一天到晚問個不停。
因著我是兵部老人,狄大人乾脆全部問我了,他不是來混日子的,他想精通,我和他的交流就很多。
棉花采買到後續製衣,我都幫著參謀了,每一個步驟,我都知道,我也清楚他最後怎麼把銀子供給沈家……”
也正是因為袁疾算是半個自己人,在狄察“自盡”後,沈家把他頂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