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喜愛讀書,在家賦閒半生。
鄉鄰們表面尊重他,實則在背後常常奚落嘲笑。
言說範老頭除了會寫幾篇文章,一無是處,餓死老妻後,連兒女都遠離他。
老範也清楚自己的處境,常常自怨自嘆:“鄉試不舉,無可安生,怎生是好?”
參加科舉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赴考之路,是他最開心的時刻。
路途老秀才輕車熟路,一路充當導航,嶽衝在前趕車,嶽盈盈負責做飯,不消幾日,四人很快抵達濟南城。
巍峨高大的城牆,由巨大的青石砌成,歷經風雨侵蝕卻依舊堅不可摧。
它們環抱著這座古城,彷彿是守護濟南的古老衛士。
城門有四,東曰齊川,西名濼源,南為舜田,北稱歷山,徐聞四人自南門而入。
守城衛兵檢查了路引,得知一行人是赴考的生員,並未多做檢查,很快客氣放行。
城內街道縱橫交錯,石板路光滑平整,兩旁店鋪林立,商賈雲集,交易繁忙。
市井之中,人聲鼎沸,各種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生動的市井交響樂。
遠處千佛山巍峨聳立,山上古木參天,寺廟錯落,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們便絡繹不絕地登山朝拜,祈求平安與幸福。
太熱鬧了!
徐聞還是第一次見識古代大城市的繁華。
四人尋了一處包子鋪,簡單吃了一頓。
“衝哥,你和盈盈去附近尋三間客房,我與範老趕去貢院提交赴考手續。”
四人分工,各忙各的,約定在貢院前集合。
濟南為縣、府、省三級衙署聚集地,擁有大型的文廟、貢院及各色書院、私塾、義學和學堂。
這些文教場所,皆集中在大明湖南岸。
大明湖畔,垂柳依依,波光粼粼,亭臺樓閣,錯落有致,美不勝收。
正值鄉試期間,清幽寧靜的大明湖畔,難得熱鬧起來,到處都是身著襴衫計程車子。
他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吟詩作畫,品茗論道。
穿過貢院正門,但見門內兩座牌坊,上書“明經取士”、“為國求賢”。
老範年老體衰走的太慢,徐聞攙著他,如同祖孫二人,引得士子們紛紛圍觀。
有人讚道:“祖孫二人同科而考,不失為一段佳話!”
“祝他們祖孫高中!”
什麼眼神......徐聞翻了個白眼,不理會眾人,徑直前往貢院大門外的高牆。
牆上貼著一排醒目的告示,上面居中之處寫著“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鄉試告示”幾個大字。
下面則是科考注意專案,以及一列列名字,是此次擁有參加鄉試資格的生員名單。
不是所有秀才都可以參加鄉試的。
需要有應考資格。
大明的科舉實行了保結制度,考生需要提交籍貫、年齡、三代及所習本經等資訊,由鄉里舉保至州、縣,再申送行省印卷。
目的是防範冒籍,匿喪等不符合條件的人員應試。
徐聞十一歲喪父喪母,三年內無法參加縣試和府試,直到十五歲才參加院試,否則他可能十二歲便中秀才了。
保結制度如同政審,必須真實,保結不實將受到相應處罰。
而且,在參加鄉試前,考生還需要先透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稱為歲考。
科考成績優良的考生才能被選送參加鄉試,不合格則來年再考,等三年後下一屆鄉試。
“怎麼沒有我的名字?”
徐聞找了半天,也沒有自己的名字。
他又重新一個名字一個名字的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