捺給他送去。
顧雲錦還寫了求到的籤文,解籤的道士說,柳暗花明,豁然開朗,都是好兆頭。
書信裝進了信封,又把籤文放進去,再添上曬乾來的桃花,這才用火漆封上。
翌日,班師回朝的大軍入城,百姓把街道兩側圍得水洩不通,看著將士們的英姿,尤其是家裡從軍的男人跟著回來了的,家眷站在一旁又是笑又是哭。
聖上沒有親迎,幾位皇子來宮外廣場上迎接。
孫睿不在京中,再也無人能搶孫祈的風頭,他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代表聖上犒賞軍隊,意氣風發。
孫宣站在一旁,知道長幼有序,不可能在人前做出對孫祈失禮的事情,規矩極了。
孫淼、孫駱都是能不打眼就不打眼,依著議程,該如何就如何。
如此一來,這番迎接,順利又氣派,底下官員們都放心極了。
先前,就怕各處都議論著立太子,讓幾位殿下互相攀比起來,鬧得不好看呢……
不過,三殿下不在,也攀比不起來……
肅寧伯進宮覆命。
御書房裡,聖上問了不少北境戰事,肅寧伯一一答了。
起先都很簡單,摺子來回上都說過,之後,聖上狀似尋常的問了北地失守的前因後果,這下,肅寧伯的回答就小心多了。
他的確剛回京,對京中狀況知之甚少,只覺得今兒眾殿下相應、孫睿卻不在其中有些奇怪,因此往御書房來的路上,他向內侍打聽了幾句。
內侍不止說了孫睿、孫禛去了南陵,也說了文英殿的事兒,這讓肅寧伯聽得心裡咯噔一聲。
他有爵位,也是武將,對朝政的彎彎繞繞,他不似文臣一般敏銳,但也絕不是個傻子,當即就想到了蔣慕淵不給顧雲康請頭功,又不提顧雲康孤身赴北狄的事兒了。
當時就為了預防訊息走漏,眼下更厲害了,文英殿裡那麼多人經手,真有異心的藏在裡頭,顧雲康真是怎麼死都不知道。
還好多留了個心眼,不報是對的。
而且,聖上的態度……
再往下的問題,看著各有不同,肅寧伯卻聽出來了,歸根到底,其實都與顧家有些干係。
肅寧伯在北境數月,聽過百姓的說辭,俘虜的證言,他心中不是毫無疑惑,只是隨著戰局的進展,顧家幾兄弟的表現、蔣慕淵的堅持,他都看在眼裡。
這個時候把沒憑沒據的舊賬攤在聖上跟前?
這事兒肅寧伯做不出來,不僅僅因為程晉之與蔣慕淵是好友,而是他的心中也有天平。
領兵打仗,講究的是“當下”,是眼下局面的應對,此一時彼一時,在戰場上是最明顯的。
肅寧伯想事情也是這麼一根筋,不是偏向誰,而是做出眼下局面最合適的選擇。
把顧家拖出來領罪?這事兒如今坐起來,沒有一點意義,況且,聖上對蔣慕淵再有氣,人家也是兩舅甥,是“自家人”,他一個外人胡亂插手,事情辦砸了,真的是處處不是人。
肅寧伯自然是如何圓滑如何說,連聖上問他北地守軍的人選,他都打馬虎眼,總結一句話,“這也有道理,那也有道理,既然都有理,那臣還要再琢磨琢磨。”
肅寧伯打定主意不摻和,聖上問他對幾位皇子的看法時,更是繞圈圈了。
這麼“優柔寡斷”的態度,聖上氣笑了,也不再問了。
問了也是白問。
可肅寧伯的功績是實打實的,他才是北境戰事領兵的主將,蔣慕淵在前頭衝鋒的時候,是肅寧伯坐鎮裕門關,守住了狄人的奇襲。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