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致仕告老(2 / 3)

然而歲月荏冉、光陰如梭,時至今日身軀老朽,卻要以此等恥辱之形式貶斥回鄉,一生功名付諸流水,甚至臨行之際,居然只有一個別有心思的劉自前來相送,以往下屬同僚一個不見……

胸中自有千萬言,然喉嚨哽噎,卻是有口難言。

劉自也能體會對方心底的不甘、酸楚、落魄,頓了一頓,再度給蕭瑀斟酒,道:“如今您歸鄉頤養天年,朝中唯有在下力抗軍方,屬實獨木難支、心有餘而力不足。假若他日連在下也不得不辭官隱退,這朝廷上下怕是就將成為房俊的一言堂。以武治文,必然窮兵黷武,及至國庫空虛、糧秣告罄,怕是民不聊生、社稷飄搖……將來吾等於九泉之下,有何顏面去見太宗皇帝?唉!”

仰頭,一杯酒飲盡。

這番話自是藏了心思,他並未一味的提及房俊“大權在握、權傾朝野”的危害,因為現如今蕭瑀已經被迫致仕告老,朝堂上到底誰說了算他未必在意。

但攸關文武之爭,蕭瑀卻必然不能坐視不理。

說到底,蕭瑀曾經是文官之首、仕林領袖,現如今朝堂之上的文官幾乎各個曾在他手下任職,受過他的提拔、恩惠,只要他一日不死,就一日享受當初落下的恩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如果軍方當權,文官皆被壓制,誰還能顧得上他這個遠在江南的老上司?

蕭瑀雖然退了,但這麼多年的人情握在手中,這才是劉自最為看重的。

畢竟論及資歷,他遠遠不及蕭瑀,若是蕭瑀臨行之際能夠將多年掌握的人脈、人情盡皆交付於他,才能使得他得到文官集團的徹底擁護,有實力與軍方鬥爭到底。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蕭瑀或許已經心灰意冷,對於朝堂之事在不縈懷,微微搖頭,岔開話題:“古往今來,明君輩出,然論及‘仁’之一字,無過於當今陛下。”

劉自蹙眉,附和道:“確實如此,謀反乃十惡之首,乃不赦之罪。然而陛下卻能夠網開一面,仁厚之心光耀千古,‘仁和’之號,實至名歸。”

即便最為挑剔之人,也不能否認李承乾在連續兩次兵變之後所展現出來的寬厚大度、廣闊胸襟,除去在兵變先後死去之人,不曾對任何一人判處斬立決之刑。

但是在劉自看來,這是“仁君”之標榜,卻非是“明君”之所為。

為君之道,最基本的一條便是“賞罰分明”,有功者賞、有過者罰,若是連犯下“謀反”大罪之人都不能處以極刑,如何震懾屑小、如何以儆效尤?

“仁”的另外一層意思,未必不是“軟弱”……

蕭瑀喝了一杯酒,感受著溫熱的酒水穿喉入腹暖意融融,吐出一口酒氣,道:“老夫知道你心裡對陛下之‘仁’不以為意,事實上許多人都認為陛下是以‘仁’在掩飾他的‘軟’……然而說一句掏心窩子的話,誰會不希望有一個‘軟’一點的君主呢?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其犯下一點過錯便被予以嚴懲,何如君上能夠寬縱赦免、既往不咎呢。”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此儒家之古訓也。

其犯法,則在八議,輕重不在刑書……

然則自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這一項禮法又有幾個朝代奉行不悖?

遠的不說,就在前隋之時,隋煬帝剛愎自負、暴虐苛責,對朝廷大臣、文人學士動輒處以極刑,生死無常、斯文掃地,何曾在意什麼禮法?

朝堂百官戰戰兢兢、朝不保夕,那個時候誰不希望仁君當朝?

軟一些怎麼了?

越軟越好……

然而如今碰上一個仁君,卻又嫌棄過於軟弱,不能殺伐決斷,沒有明君之像……

貪心不足,此之極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