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然道:“陛下忘記我爹在山陰關的靈犀崖,是怎麼死的嗎?臣多年來不敢忘,每當午夜夢迴,都會夢見父親臨死前的場景。
臣也一直將此歸咎於東胡,為此在山陰關駐守多年。
可此次隨六殿下南下江南。查到曾跟在父親身邊的舊部方時初,方知我爹的死,竟然另有隱情……”
泰成帝愣了愣:“……方時初?”
李德全瞧了一眼戰洵夜舉著手上呈的東西,猶豫了一下,走下臺階接過來,而後遞呈到陛下面前。
泰成帝接過來,幾乎一目十行地看了起來。
臉上的神情是越看越嚴肅。
戰洵夜早就知道上面寫著的是什麼。
手書上,方時初是以回憶的方式,來描述當年戰嶽去靈犀崖前的種種。
一開始,他提到了忠勇公收到了來自朝廷的調令,看了這個調令之後,忠勇公開始變得心事重重。
方時初描述,即使是當年面對東胡十萬大軍壓境,也沒有從將軍的臉上,看到過這種神色。
那時他不知道調令裡寫著的是什麼,直到戰嶽死後,他才得知——
那是陛下有意想將戰嶽從前線調回的調令,且已經有替代戰嶽位置的人選。
這個人,是當時還是都尉的戚明。
彼時燕赤和東胡的戰事多以燕赤為勝,陛下信心大增,聽從他人之言,想提拔他人無可厚非。
但只有戰嶽明白,那幾場戰事打得有多吃力。
而那時候的方時初不知道的是,類似這種調令,遞到戰嶽面前,已經不是第一次。
此前的多次,已經被戰嶽嚴詞拒絕。
拒絕之意也表達得很清楚:戚明難堪大任!
可那時陛下並未信之,只覺得是戰嶽擁兵自重,不肯放權!
泰成帝只想提拔一個小小都尉,都要經過戰嶽的同意。
他這個皇帝當得也未免太窩囊了!
當然,方時初的手書中,並未寫得如此詳盡,只說“一道調令,使君臣離心”。
之後,在靈犀崖一役前,忠勇公收到了另一封密信。
這封密信,沒有來源。
就這麼悄無聲息送入軍中。
信裡的內容,方時初乃至當時跟在忠勇公身邊的多員大將都看了。
信上只有一句話:靈犀崖可攻。
當時忠勇公對於要不要前往靈犀崖,召集了軍師、部將商議。
最後決定由將軍前往。
當時的方時初覺得,將軍是經過深謀遠慮後,才決定去靈犀崖的。
而且在去之前,安排部署了其餘部下,與他不同方向的任務。
但沒想到,之後傳來的,竟然是將軍的噩耗。
後來的很長時間,方時初都在想,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才釀成了這樣的後果。
他想了很久,最終只依稀記得,忠勇公看到那封密信時,微微發顫的眼神,以及他將信放在鼻尖的動作。
信上的字不多,唯一能夠引起懷疑的,或許是上面的字跡,方時初想。
以及那信上隨之所帶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