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有那麼兩分心思,也在林姝刻意安排下越來越淡。
解二舅和二舅媽會定期來看她,幫她幹活兒,卻一點好處都不肯要。
解金奎和解金蘭也定期來看她,卻只要好處、抱怨,一點不幫忙,他們不但抱怨家裡人連對他們最好的解老太也抱怨,那林母自然就有所覺察。
他們來的次數越多,就越消磨林母對他們的關心,助長對他們的不喜。
可惜解金奎看不懂,只以為別人會永遠愛他,他可以永遠拿捏別人呢。
也不想想,就連解老太都不會永遠愛他,林母這個四姑又怎麼可能?
晚上林姝就給林母分析林艷兒的心理,只要讓林母知道林艷兒的自私心理和處境,就能抵消林母滋生出來的心軟。
只要對方不值當同情,那就沒必要去多管。
再怎麼心善,也沒法共情挖孃家給小姑子買腳踏車的人吧?
人只會共情相同處境、相同利益的情況,而不是隻共情性別、身份。
帥哥怎麼共情娶不到媳婦兒的醜男?
春風得意的幹部怎麼可能共情被打倒的幹部?
中產階級憂心孩子的學校、興趣班,窮苦人憂心的是下一頓飯吃什麼,怎麼可能共情?
只有曾經身處過泥潭,才會知道泥潭的汙濁,只有身處過地獄,才知道地獄的烈焰。
林艷兒壓根就沒被吸過血,她怎麼可能共情被真正壓迫吸血的女兒們?
她只是自我自私,恨不得吃盡家庭紅利,而她小姑子是一類人,所以她們可以很好的共情,並且願意為此結盟,一起摟各自孃家的錢,以便將來她跟著沾光。
實際怎麼可能?
她小姑子變成城裡人以後,怎麼可能共情她這個鄉下人?
怎麼可能把自己好不容易弄來的利益分享給林艷兒?
利益在哪裡,屁股就坐在哪裡。
現在林艷兒幫她借錢,回頭要還的時候她只會讓林艷兒自己還,因為那是林艷兒自己借的。
林艷兒不會明白,但是林姝要掰開了揉碎了講給林母聽。
她孃家不論爹孃還是弟弟其實都是軟耳朵,容易被人洗腦,誰先搶佔他們的腦子誰就能抓住他們。
而人生是一輩子的事兒,如果學不會舉一反三,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那他們就總有踩坑的時候。
今天可能是孫曉紅,明天就是李曉紅,今天是解金奎,明天是李金奎,今天是林艷兒,明天是張艷兒。
林母聽著閨女的話,沒有一點不耐煩和被閨女教育的反感,反而聽得津津有味兒。
林父林母就這點好,知道自己沒文化沒本事,知道自己女兒女婿有見識,願意聽他們的。
有些家長明明啥也不是,卻一點都不肯聽孩子的話,哪怕孩子學業有成、事業有成的。
他們總是有天大的自信,孩子不如自己,總是要從方方面面打壓孩子。
林姝慶幸爹孃不是這樣的人。
他們老林家人有個好處就是:聽人勸吃飽飯。
林母:「怪道有人支援勞四人六,有人支援勞六人四呢。」
社員們最關心的就是工分,工分就是錢和口糧,有人要求人四勞六,勞動佔大部分,有人支援人頭佔大部分,那自然是誰家孩子多勞力少,誰家就想那人口分口糧,誰家勞力多工分多就要按照勞動分唄。
林姝:「對呀,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好處來選擇說辭的,支援還是反對,是看對自己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