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這棉花,入手軟綿,紡織可做衣物,比之葛麻織物更為柔軟舒適。將其彈成厚實的重衾,比之絲蠶也更為保暖!」
「柏州百姓得此棉花,果真順利渡過這一年的苦寒。」
「再說那狐狸,此舉本只是為求取心愛之人。卻未曾想,棉花救助百姓所帶來的大恩德,竟讓它和它的族人們都功德圓滿,修得正身!」
「飛升那日,只見天降祥雲,狐狸攜帶棉娘一同在這吉光照耀之下,飛升成仙。」
說著,說書先生停頓下來,再重重一拍手中醒木,激情昂揚道:「自此,人間百姓多了棉花保暖,也留下了一個《狐狸求親》的傳說。」
演繹臺的另一邊,一直都在不停彈棉花的兩個漢子,這時便緊隨其後,揚聲唱起歌謠來。
「彈棉花嘍彈棉花!
半斤棉彈出八兩八喲!
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
彈好了棉被姑娘要出嫁……」(2)
伴隨著這一聲聲嘹亮的歌聲,再配合漢子們彈棉花時所發出來的一聲聲的弓弦響動下,一片片雪白的棉花也開始飛揚起來。
不禁讓圍觀的眾人恍若好似看到,真是有那麼一群狐狸做法,把天上的白雲弄下來了一般。
注1:出自嘉佑元年(公元1086年)記載:「泥途盡冰,都民寒餓,死者甚眾」。
注2:出自歌曲《彈棉花》。
第75章
財神
在兩個彈棉花的漢子演唱著彈棉花歌謠時,演繹臺的正下方也在快速的搭建出一排排的簡易貨架。
貨架一搭建好,馬上便又有人抱著一床厚實的棉花被芯出來。
只見折迭的四四方方的棉被芯在被人抱在懷裡時,如同一塊碩大的白豆腐一般。在放置到貨架上後,為了更好的展示,便將它整個鋪開擺放。
「這重衾怎的這般平整緊實?上面當真沒有再套一層布料了?」
「我瞧著確實是如此,並未見有其他布料。」
「嘶!難不成就只是像臺上那樣拿著張弓,用弓弦便能把吉貝花絮,彈成這樣?」
「似這般神奇的紡織技藝,我倒還是頭一次瞧見。也不知曉這重衾需得作價多少,倒是想購置一床回去。」
圍觀人群中有那等家中較為富裕的,當即便這般討論起來。這棉花被芯光是瞧那厚實的程度,便知曉其保暖性定是不錯。再者,如這彈棉花的技藝,他們也屬實很感興趣。
就在這時,眾人又瞧見棉服棉鞋等商品被陸續擺放到貨架上來。
寒冷的冬天,人們對保暖度的需求才是最強烈的。所以這次的商品基本都是保暖類的成品。棉布雖有一些,數量卻很少。
「這衣服竟也能做得這般厚實?」
「你們快看,這鞋棉也好生厚實!」
「不曾想那吉貝成熟的花絮,竟真能紡織成這等保暖的織物!當真是神奇!」
「誒,你這些貨分別作價多少啊?」在圍觀人群這一聲聲驚嘆的討論聲中,有那性子較為著急,這時便揚聲問了起來。
哪怕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結果對方把價錢一報,當即便讓詢問者驚叫出聲:「什麼?一兩六百五十文?」
「……」原本鬧哄哄的眾人也因此快速沉默下來,實在是這些棉花織物的作價昂貴程度,讓人有些望而卻步。
好比衣物這塊,時下款式都是長袍狀。西北冬季嚴寒,為了起到更好的保暖效果,定然是不能做得太單薄的。一件棉服便需得棉花三四斤以上,以最少三斤來算,作價便至少得要二十多兩銀錢。
平洲這地方的普通老百姓,一家子辛苦勞作一年,扣除吃穿用度後,到頭來也很難存下十兩銀錢。這還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