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就是,他們不會的。
韓徹確實是想要用這批教材,勾引多一些讀書人常住安南。至於落戶長久定居一事還是別想了,安南便是再如何繁榮熱鬧,對有遠大抱負的讀書人來說,他們更看重的是政治前途。
所以即便安南現在有很好的教材,但這些教材裡一些較為深奧的地方,是需要把它們吃透了的更為有學識的夫子去講解教導的。
「安南發展的又還不夠好,能被留下的,便只有楊巖那般家境一般,又基本斷了科考念頭的。」韓徹想到這,不由得嘆氣。
「……」韓老三一時也有些說不出話來。
「慢慢來吧。」韓徹又笑道:「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壞事,咱們往好的方面去想,最起碼那些學子在謄抄教材時,也能多學一遍知識。」
有道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安南縣學如今一共才二十一名學子,對教材需求的外地學子數目又眾多。
有些教材只有學院藏書室才有,便是安南縣學學子也需得在藏書室裡抄錄才能帶出內容。而這麼多的需求,他們也沒辦法去找書店老闆擴印,便都只能自己一遍遍的謄抄。
有道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韓徹看來,這種謄抄對安南的一些學子也算是一種學習了。
韓徹最近這段時間的事情也特別的多,年底衙門各種資料要做核對。還有呈報給朝廷的安南縣總人數過萬後,到達中下縣標準的文書資料。以及安南縣學的創辦,韓徹也需得向朝廷請求增設教諭和訓導。
原則上,縣學可設定教諭一名,訓導兩名。
教諭教誨全部生員,相當於現代的校長職責,訓導行輔佐之職,差不多就是教導主任這一類。教誨和訓導還都是時下的學官名,屬於基層文官官職,一般是由朝廷任命。
正常情況下,還至少需得舉人以上的學歷才能擔任。
韓徹作為縣令,是沒辦法直接任命的。再者,楊巖他們的秀才功名,也達不到標準。不過安南學子目前的基礎普遍都差,以秀才學問作為受聘夫子行教習一事,是沒問題的。
不過要想安南的學子在科舉上真能有所成就,還是需得朝廷派遣學識更好的專職人員來統管縣學教育。
數日後,府城刺史府,唐刺史便收到了安南今年要呈報給朝廷的文書。
因著教材一事,安南縣學近日在府城這邊的名聲也不小。甚至城內一些有名望的人,為此還求到了唐刺史面前來。
他們是想讓唐刺史去尋韓徹,讓他把所有教材都擴印一份送至府城來。
「我以為此事不妥,那位韓狀元郎若是真有此意,他必定早就送來一份。既未曾送來,便是心中不願。」
「再者,韓大人也並未阻止外地學子進入縣學藏書室研讀謄抄。既是潛心向學,難不成連這點小苦頭也不能吃?」
心腹私下便這般對唐刺史言道。
朝廷對石橋修建一事也是大為讚賞,唐刺史更是接連得上司的誇讚。別看這主意是韓徹出的,可唐刺史作為韓徹的直系上司,轄下各縣城的政績好壞,也是跟他息息相關的。
心腹對唐刺史離開裕州,升調回京城的心思動得越來越厲害。此時他又怎麼肯讓唐刺史因這事,去得罪韓徹。
「你說的在理。」唐刺史點頭道。
作為一州主官,唐刺史當然很重視整個府城的教育。這麼做,他也並非畏懼韓徹。而就像心腹剛才所言,沒必要也不值當。
教材只是來得不那麼容易,又並非得不到。
這麼商量一番後,再有人尋來,唐刺史都想法子避開。實在避不開,他便婉拒。
裕州內,官職又以唐刺史最大。其他人便是再有權勢和本領,也犯不著為這事去行逼迫唐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