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朝廷的控制力必須進一步加強,牢牢把政事堂掌控在手中。
一念及此,趙桓忽然又冒出之前曾有過的想法。
之前,趙桓曾想過扶持舅舅王宗濋當政事堂的宰相,就算讓王宗濋在政事堂做一個泥菩薩,什麼事情都不管,也有利於趙桓控制局面。
平常時候,王宗濋什麼都不做,不干涉政務。
需要透過趙桓的策略,王宗濋的存在,就可以替趙桓衝鋒陷陣了。
現如今,趙桓和李綱、楊時等人的關係都不錯,總體方向都是一樣的,都是對外抗金,對內治理地方。
一旦要推動對內的改革,比如處理冗官的問題。
撤掉大批冗官,罷免諸多不做事兒官員的官職,減少朝廷的開支,讓朝廷精兵簡政,這就會觸動文官的利益。
文官的反撲會很厲害,李綱等人可能撐不住,需要有趙桓的人才行。
這是王宗濋拜相的好處。
要推動王宗濋去政事堂,有一定的敏感性,李綱和楊時等人都可能會反對,必須要想一個合適的策略才行。
怎麼安排呢?
沒過多久,趙桓眼前一亮,頓時有了策略。
換人策略!
王宗濋去政事堂,殿前司主官空缺後,讓文官來主持殿前司。你同意王宗濋去政事堂,我允許你文官來執掌殿前司。
利益交換,政事堂宰相能捨棄到了嘴邊的利益嗎?
現如今武人的地位,不斷的提高,文官看在眼中也心急,他不相信文官能忍得住殿前司這樣的實權職務。
最重要的一點,趙桓眼中其實沒有什麼文武區別,是人才都可以用,既達成王宗濋去了政事堂摻水,又提拔人才起來。
這是一舉兩得。
趙桓想好後沒有立刻採取行動,又過了兩天才安排人傳旨,召政事堂李綱、楊時、徐處仁和吳敏入宮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