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的改進是必然。大宋朝雖然做弩的法子源遠流長,各種工藝極其考究&ldo;幹也者,以為遠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深也;膠也者,以為和也;絲也者,以為固也;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rdo;,複合弓弩才具有可以忍受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各種材料的選用也是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稍微好一點的一把蹶張弩,就要依靠幾個弩匠忙活一年以上。
沒有好的材料,就只能依靠技術來彌補。這樣的狀況下,既要保證大宋朝現有的弩能夠在迎敵的時候派上用場,又要保證新發明的東西能夠儘可能的節省力道,魚和熊掌都要兼得,這樣的大才之人,大宋朝便有!
徐風新設計的蹶張弩,秉承了林沖滑輪的基本方法,但卻把滑輪改成了齒輪。一個不算很大的小匣子裡,十六個齒輪聯動的結果,就是把原本需要起身張弦的蹶張弩,變成了躲在角落裡就能完成張弦的手弩。
原本連發十矢就廢掉身上半身力氣的蹶張弩,變成這樣的手弩之後,如果時間足夠的長,便可以隨意的發射。稍微經過訓練的弩手,在刻意改進的精細望山的引導下,能輕鬆的瞄準目標進行射擊。
這種弩唯一不好的地方在於,耗費的時間實在是太長。如果是一把不用怎麼耗費力氣的弩矢,光只齒輪就要三十多個,除了安裝攜帶不便,只上好一根弩矢的時間,五百步外的騎兵就衝上來了。
為此,徐風專門精簡了滑輪,又央著魯達從軍中找來尋常計程車卒試射,終於,找到了了實戰中的平衡點。十六個齒輪,是最佳最經濟的數目。這樣的匣子,可以憑藉兩側的卡位直接上到現有的蹶張弩上,原本蹶張弩弦上的掛鉤被一個改進了的扳鉤代替。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