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裡倒真的有過不下去的,大冬天的沒處躲,拿磚頭砸公家的玻璃自投羅網而求一日三餐免費的,想不到這堂堂大宋朝幽雲地,也有可能出這種狀況。當下林沖苦笑說到:&ldo;這也是迫不得已,終究不是常法。這些人是一定要放的,且去看看遼人留下了什麼財物罷。&rdo;
燕山一府,即便宋遼開戰時日不久,卻因這是那北遼的最後控制地域,當地的男丁幾乎被徵募一空。不是為大宋的十幾萬大軍運送糧食,就是被遼人集中起來充作守城的步卒軍士,短短時日,已經叫這個地方土地荒蕪,流民增多了。這些日子大批的糧草被林衝散發出去救濟流民,無奈這燕山府本就被遼廷弄得民不聊生,存糧缺失……
攜同莫敢當,二人站到了燕京城的庫房重地前頭。這是位於燕京城北邊的一大片無人區,一排排加厚的庫房佔了不少的地面,算得上是軍事重地。周圍驍騎營軍士們層層把守,一個個的,便都是挺胸凸肚目不斜視。有帶隊的都頭見林衝來。趕忙上前行禮:&ldo;大人。&rdo;
林沖&ldo;嗯&rdo;了一聲。便問:&ldo;這庫房,這些日裡可曾開啟過?&rdo;便誰也不相信,遼人會在乞降之時不轉移財帛的,朝廷地邸報上關於遼人庫房裡的各式各樣的器具用度寫的不甚分明,但若真有值錢物件,恐怕也會被那六部的清官們搬空了。雖這些人來的時候幽雲地已改稱燕山府。但長期地觀念中,他們便也存了隔閡的心思。總覺得這幽雲地不如東京汴梁來得有歸屬感。
那帶兵地都頭隨著林沖邊走邊說,&ldo;不曾有人開啟過。咱們一入城,便接管了這塊地界,六部的人臨走時,千叮嚀萬囑咐要看好這兒,兄弟們不敢大意,這些天寸步不離。庫房的封條都是完好的,大人盡可檢視。&rdo;
撕開封條。推開沉重的大門,吱吱呀呀聲中,一股沉悶的氣息從庫房裡散佈出來,吹到人身上,叫人呼吸一窒,難受的緊。庫房裡是一排排的。碼放地異常整齊的大箱子,一眼看來,密密麻麻到處都是,卻又分類整齊、規整。
這個庫房裡,每一口箱子上,都貼著工部的封條。便好像這些東西是寶貝一般,保護的嚴嚴實實。開鎖,揭封條。掀開一口近在眼前的箱子,但見那箱子裡頭,赫然是契丹人特製的,聞名大宋地大鐵犁的配件,以及其他的諸多農耕用具。犁樺、犁鏡、瞠頭、鋤、撅、鍤、鐮、鏟、鍘刀、垛叉……
我日,即便都是金銀珠寶,也不會叫林沖這麼欣喜的!這些東西可是寶貝啊,契丹人以治鐵聞名遐邇,鑌鐵的冶煉同大宋朝的點鋼技術同時冠絕一時,而以前的遼地多有各種鐵礦藏,原料充足的狀況下,卻是把鐵器地製作推入了一個高峰期,一時無兩。
燕山一府因大戰人丁稀少,若其他的庫房,其他的州縣,便都有這麼多的鐵器,那能解決多少人的溫飽,能開墾出多少土地,能為燕山府減少多少流民,能儲備多少糧食?林沖越想越高興,竟然差點兒笑出聲了。只是同時心中有疑問,不知這些東西為何遼人只是封存,卻未見使用過。
從這首當其衝的庫房中出來,順便又入了第二個。帶著獵奇的心態,便如同那等著掀開色盅,等著揭曉輸贏的賭徒一般,林沖等不及那都頭用鑰匙開鎖,手刀落處,大鐵鎖應聲而落,掀開箱子看,清一水的炊具。豎耳園底鍋、三足環耳鍋、三足豎耳鍋、無耳鍋、吊鍋、提耳鍋、鐵烙鍋、鐵釜、單柄鐵鍋、鐵鼎、鐵鐺、鐵勺、菜刀……
這些東西便能救活多少人?林沖有點兒不敢去算,但只要給這些器具配以種子,經過一個耕作年度之後,只要不是老天爺跟燕山府的百姓們卯足了勁作對,可以說,整個燕山地瞬間就會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