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朝廷上下頗多爭議。
朝廷諸公有人支援有人反對,支援的人中又有人對執行的戰略有些微辭,有人又對趙頊用人頗為不滿。
尤其是前線種諤對給事中徐禧頗多抱怨,上書狀告徐禧本只是奉命築城,但卻對軍中之事頗多指責,甚至有越俎代庖的做法。
而給事中徐禧對種諤亦是頗多攻擊,奏種諤跋扈異議,對他的諸多決意不僅不支援,甚至當眾唱反調。
趙頊對給事中徐禧頗多偏袒,這讓朝中不少人不滿。
章惇便是這些不滿的人之一,他跟蘇允抱怨道:「徐德佔不過一介布衣,既不是進士出身,又非軍中宿將,不過是一阿諛小人,仗著三寸不爛舌以倖進,不過是一馬謖爾。
官家關心邊事,徐德佔便以邊事自任,官家也是,還著力培養他,此次更是讓其相助沈存中建造永樂城。
哼,這本是讓徐德佔去實地瞭解邊事情況的任務而已,但我卻聽說,這徐德佔卻是事事以自己為主,甚至越過沈存中定下永樂城的選址!
我聽說那永樂城沒有水源,這不是胡鬧麼,沒有水源的城池,怎麼可能守得住?」
蘇允亦是皺起了眉頭,永樂城之戰乃是趙頊一生之中遭遇的最大的敗仗,甚至永樂城之後,趙頊從此失了銳氣,之後更是鬱鬱而終。
永樂城之戰,對大宋朝的傷害太大了,據說在這一役之中,大宋連兵帶民,損失了足足二十萬人!
蘇允不解道:「聽您的意思,這徐禧不過是一給事中,還是去輔助沈存中的,沈存中乃是經驗豐富的邊帥,怎麼會任由徐禧亂來呢,哦,還有種諤這樣的老將,竟也是鎮不住這徐禧麼?」
章惇搖了搖頭道:「官家是什麼樣的人,你還不明白麼?你想想你自己。」
蘇允初時還有些不解,這跟自己又有什麼關係,但隨即苦笑了起來。
自己就是另一個徐禧啊!
看看自己的經歷便知道了,官家喜歡自己,於是便強行將自己留在汴京,通判職位對自己其實是高配了,而且不是一般的高配,但趙頊愣是用各種手段將自己給推上去。
而隨後李清臣甚至都不算犯錯誤,只是執行專案過程之中,發生了一些意外,趙頊便立即讓自己去將功勞摘過來。
現在左右廳這兩個掣肘自己的部門直接就給取消了,讓自己這邊大權在握,甚至可以跟知府抗衡了。
這與沈括徐禧之間的關係何其相似。
沈括是個經驗豐富的邊帥,但卻制不住一個皇帝身邊的給事中。
一個沒有任務經驗,本是相助監造的徐禧一開始就成為了永樂城專案的主事人。
最後還成為了永樂城戰役的實際指揮,指揮一大群宿將和西夏對決。
這就很難評了。
從蘇允個人角度上來說,趙頊的做法自然對自己很有利,他是既得利益者。
但蘇允相信自己也不是冒失之人,不會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
但徐禧明顯跟自己不一樣,他很明顯是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認為趙頊派他去,便是讓他去主持大局的。
從自己跟徐禧的例子來看,趙頊培養人丶用人的方式上其實是有些激進的,換句話來說,就是缺乏耐心。
這在早起的時候已經是有所體現了。
不過這與趙頊前期的經歷有關,熙寧變法的時候,老臣基本都反對變法,迫於無奈之下,他與王安石只能提拔年輕人。
而呂惠卿丶曾布丶章惇這些人的確是展現出了不俗的能力,這讓趙頊形成了一種用人的習慣,便是喜歡用自己提拔起來的年輕人,而且培養的方式也頗為激進,很多一下子就進入關鍵崗位的。
蘇允自己便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剛中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