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的做法,其實就是豆子榨汁混了石膏乳,成本不到一文錢。
還說什麼閶洲作坊的瑕疵品,根本就是本地的豆做的!難怪賣的便宜!
這樣一來,大家都覺得那行腳商人說了假話,這“玉膏脂”不是京城的“玉膏脂”,京城的世家老爺如何能入口豆子,這不是騙傻小子的麼!
可這假貨味道的確不錯,又十分便宜,吃了也沒見有什麼害處……
最後,行腳商人罵罵咧咧地走了,再也沒在定安城出現過。倒是坊間不再提“玉膏脂”這樣豪奢的名字,有另外一個稱呼給了這西貝貨,叫豆腐。
因為造價便宜又廣受歡迎,豆腐並沒有因此在定安城消失,反而一家接著一家起了豆腐坊,除了豆腐以外,豆乾豆皮之類的衍生品也迅速出現在行市中。
尤其南城一家豆腐坊老闆娘製作的豆乾,鹹香入味又方便儲存,十分受南北商人的歡迎,她家店門口經常排起長龍,銷售火爆。
豆腐雖然商隊的腳步很快流行起來,先是北地,然後中原大地遍地開花,京城也出現了專做豆腐的豆坊。
開始世家老爺們根本沒注意,畢竟庶民的食物能好吃到哪裡?比不得他們金食玉露,龍肝鳳髓。
但是很快,“玉膏脂”的名字傳進了耳朵。據說是豆子做的仿品,幾可亂真,在韓門庶民中十分流行。
老爺們譏笑。
螻蟻也敢借明月之光?也不怕折了自己的福氣。
他們食的“玉膏脂”,那是從玉石中採集而來的精華,豈能與寒酸的豆子相提並論。
不得不說,無事生非的人哪裡都有,即便是世代錦繡的高門大閥,總也免不了又幾個無聊子孫,閒著搞事。
石家有個紈絝子叫石振鑾,沒事就好研究吃的。他本人是“玉膏脂”的忠實擁躉,聽說貧民用豆子做出了“玉膏脂”,立刻帶著長隨出門找茬。
石振鑾命人買了兩塊豆腐,然後帶回家讓廚房比照“玉膏脂”做了兩樣菜,只嚐了一口便呆若木雞。
之後京城傳出石家少爺帶人砸了薛家的玉坊,薛家以豆換玉顏面掃地之類的沒邊沒影的小道訊息,都不是遠在邊城,悄無聲息黑某家的寧矩子關注的重點。
因為,他點撥的第一批劁匠正式開工,而定安城封家水泥場的第一爐水泥,也即將出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