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著向老大、十三等人揮手道別,然後轉身離去。
他身後跟著滄海和一群頗有收穫的弟子,一行人漸行漸遠,逐漸消失在遠方的天際之中。
待弘晝回京之後,他沒有絲毫耽擱,馬不停蹄地進宮面見嬴政,將自己此番前往東北地區所經歷之事一五一十地彙報給了嬴政。
嬴政一邊聽著弘晝的講述,一邊連連點頭表示認可。
隨後,他從眾多的奏摺中挑選出了一本,並將其遞給了弘晝。
弘晝接過奏摺後,認真地閱讀起來。
原來,這封奏摺是關於準噶爾地區的情況報告。由於當地爆發了時疫,導致局勢動盪不安,有些人開始蠢蠢欲動,企圖趁此機會從大清手中獲取利益。
弘晝眉頭緊皺,沉聲道:“看來我們的進展還是太慢了,兵工廠的建設必須加快步伐才行啊!”
他深知,面對準噶爾這樣的敵人,如果不能迅速增強自身實力,將會處於被動地位。
同時,弘晝向嬴政提出了一個建議:“皇阿瑪,兒臣認為應當派遣兩名低調且不起眼的探子前往準噶爾,深入瞭解他們的動向和計劃。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只有掌握了對方的行動,我們才能在未來的戰鬥中佔據上風!”
嬴政對於弘晝的想法表示了極大的讚賞,並認為這一計劃具有重要意義。
他明白,大清和噶爾丹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戰爭隨時可能爆發。
因此,瞭解敵人的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
為了獲取更多關於噶爾丹的情報,嬴政決定派遣一支探子深入敵境。
這些人將化身為普通百姓或商人,混入噶爾丹的領土,收集有關敵軍動向、軍事部署以及政治動態等方面的資訊。
嬴政對這次任務寄予厚望,他希望透過這個計劃能夠掌握噶爾丹的戰略意圖,從而在未來的戰爭中佔據主動。
想到這裡,弘晝不禁回憶起了胤禩。
胤禩性格溫和,為人隨和,善於與人交往,總能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他心思細膩,考慮問題周全,辦事穩重可靠。
如果由胤禩來負責這件事,或許會做得十分出色。
可惜的是,胤禩已經離世!
不過,這種事情的確需要有一個能挑起大梁、統籌全域性的人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