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是非常的安靜。
可能是因為地面有著一定的距離,所以根本就聽不到外面的情況。
當然整個種植基地內部是有智慧控制系統來監控的,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湯天本人到地面上親自的去發現這裡的問題。
離開了房間,湯天來到了餐廳,吃著自己的早飯,吃過早飯之後,湯天來到了實驗室。
原本的地下一層是休息區,有六間房,經過重新的規劃後,一間成為了吃飯的食堂,一間成為了實驗室。
實驗中已經是被湯天放進去了很多的實驗裝置。
同時各種配套的裝置也在其中,比如說是小型的冷凍裝置,小型的加熱空間等等。
再加上各種儀器,箇中儲物格,以及特殊的實驗用燈來照明,整個實驗室看起來非常的特別。
“今天不用先著急到地面上去,我需要確認將要種植種子的活性,馬上就要進行的是種地了。”
坐在實驗桌前,湯天在沒有來自於智慧控制系統甲的資訊的話,他是不會離開這一間實驗室了。
實驗桌上有好幾種培養皿,每一個培養皿中都是放著一些液體,而在另外的一個密封的盒子裡,則是需要種植進行無氧存放的種子。
現在已經是到了準備種植的時間,所以湯天需要開啟密封,然後檢測種子。確認這些種子是不是具有活性。
達到的種子之前就檢查過,而玉米的種子則是那種很普通的種子,可以多次種植,選擇顯性優良性狀的果實作為下一代的種子。而不是那種一次性種植的高產量培育的種子。
本來在火星上更需要的是這種高產的種子,但是火星上沒有大的種子育苗的地方,所以只能是使用這種可以一直種植的種子。
所以,當種子種下去之後,收穫不會很誇大,但是卻也有不錯的收穫。
糧食的育種的確是提高了產量,但是卻也限制了種糧的來源比較單一,如果以後出現狀況的話,在個人的生產自救之中需要走的路就更遠了。
因為高產的食物雖然也可以作為種子進行種植,但是能種出來糧食的機率很小,而且收成更低,需要幾代的選種才能夠達到糧食產量的標準,這無疑又是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所以在火星上的種子都是沒有進行改良的種糧,也適合目前的活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