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厚,肥祥來到興京就去找過陳恪。
他倆喝過兩次茶,肥祥對陳恪有所瞭解,他不認為陳恪會投奔律國,坦誠道:“他對我律國倒沒多大敵意,認為都是炎黃子孫,只是兄弟分家而已。”
肥祥的這句話勾起了律宗明和張儉的希望,陳恪有投奔律國的可能性。
但肥祥的下句話卻打消了他倆的念頭,“可他認為興國是大兄是正統,律國想要徹底實施統一管理就必須向興國學習,否則很危險。”
肥祥再次重申陳恪的看法,律國存在民族反抗的潛在風險。
在這個問題上張儉完全贊同陳恪的觀點,還向律宗明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律興兩國勢均力敵,但我國確實存在多民族問題,這些民族不能融入契丹族,存在極大的隱患。”
張儉是漢人,不認為漢人會對契丹人的統治造成危險,因為漢人與契丹人已經融合了。
律國重視儒學,許多契丹人學習儒家文化,許多漢人在律國朝堂上當官。
而東北的女真人、渤海人和草原的蒙古人卻未能與契丹人融合,他們仍處於部落狀態,在文化上排斥儒學,在政治上敵視大律王朝,只臣服於大律鐵騎之下而已。
可當他們連結起來就不一樣了,陳恪說過這話,張儉認為他說的對。
可這事是他們回國以後考慮的事,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對付陳恪,在這個問題上律宗明和張儉意見不一。
律宗明想除去陳恪一了百了,但張儉反對。
兩人爭論了一會,律宗明採納了張儉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