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學風不好(1 / 3)

林韻寧認定陳恪又在“作妖”,可她不能衝出去制止,咬著牙繼續聽他說道:“這是環境的需要。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在一百餘年裡,其目標就是統一六國。”

“這時的秦國好似一部精密的紡織機,自上而下高度統一了思想,在政治上、經濟上、外交上、軍事上不斷完成統一的各個步驟。”

“當時的秦國除了使用法家之學外,絕對不能接受其他學說以擾亂已經統一的思想。”

“這就是學術服務大局的需要,秦國的統治者很清楚,非是儒學不好,而是當時的秦國不能用。”

陳恪的一席話解開了儒學不入秦國的歷史謎團。

這個謎團已經存在近兩千年了,儒家興起後給出的答案是“夫子厭惡暴秦”。

可這個答案卻與孔子的日常言行不符,以孔子的性格,越是暴虐的地方他越是想去與對方談談,讓對方從暴虐變成“仁德”才是他想做的。

所以前面的解釋讓明智者生疑卻不得不接受,而陳恪的一席話讓眾人恍然大悟。

於是有學生起身問道:“請問先生、暴秦二世而亡,可是未能使用儒學所致。”

這又是一個疑問,也是後世儒者定性的。

而陳恪鄭重回道:“非也。當始皇帝統一六國後,改分封制為郡縣制,並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時必須使用法學的強制力來完成。”

“所以始皇帝做得沒錯,二世而亡的原因有多種,但主要原因是秦二世的治國能力與始皇帝差得太遠了。”

陳恪說出答案,見下面無人提問,於是繼續說道:“請大家不要忘了,周朝的時間達八百餘年,人們已經習慣了分封制。”

“至秦國一統天下實施郡縣制,六國的貴族無法接受,而六國的百姓卻已習慣服從這些貴族,這時唯有繼續推行法家治理之策方能鞏固郡縣制,並推行統一的政策。”

“但要做到這一點卻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君主,而始皇帝去世太早,秦二世沒這個能力,所以秦二世而亡。”

他又揭開一個謎團,還用證據說話。

“這一點可用漢朝的例項說明,自高祖統一,到武帝全盛,整整用了六十餘年方才穩定下來。”

“在此期間,大漢王朝一直存在郡縣制與分封制的激烈矛盾,至推恩令的有效實施,郡縣制方才徹底鞏固下來。”

“在這段時間內,漢朝的四代君主充分借鑑秦朝滅亡的慘痛教訓,使用兩種治理措施。”

“在民間行使黃老之學,放寬對百姓的管制,不斷減輕刑罰和賦稅,推行各種良策以得到民心,將百姓與貴族徹底隔離開來。”

“而在官場上仍使用法學來進行約束,史書上記述的漢朝酷吏就是明證,這些酷吏哪個是去整治老百姓了?”

“所以秦二世而亡與政策無關,而與始皇帝的接班人有關。同樣一個道理,漢朝興盛,除了政策,重要的是高祖以後的三代接班人非常給力。”

陳恪以漢朝為例的證據非常充足,下面聽講的師生覺得是這麼回事,但有個疑問卻憋在心裡。

於是有學生起身問道:“先生、難道儒學不重要嗎?”

聽到這個問題所有人都豎起耳朵,連林韻寧和書劍都立起耳朵聽他說道:“儒學非常重要,它是一門從自我修養直至治國的重要學問。”

“大家知道國家是由人組成的,對人的教育、人的自我約束、以及社會道德都從儒學中建立。”

“但它需要輔助學術,就像一支軍隊應由騎兵、步兵、輜重兵組成一樣,儒學是騎兵、法學是步兵、兵學是贊畫兵,而道學、墨學、農學、醫學則是輜重兵,這樣的構成才是完美的。”

“我多次說過,人的精力有限,所以術業有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