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活征戰數月,死傷了這麼多人,到頭來一無所有,這個結果李世民真正能接受?
“唐王李世民必定是主公一統天下的最大阻礙之一。”李靖一臉嚴肅的說道。
韓信和郭嘉也都贊同的點了點頭,和李世民的表現相比,其他諸侯確實要遜色很多。
李靖自然是不想李世民撤回關中的,畢竟有潼關這座雄關在,哪怕他二十萬大軍在手,也未必能攻的破,更何況他也不可能去強攻潼關。
荊北決戰在即,李靖不可能將有限的兵力,消耗在無限的攻城戰當中。
另外,李世民雖退出了司州,但畢竟還有八萬大軍,隨時都有可能殺回來。
李唐坐擁潼關,進可攻退可守。
秦軍卻失去了函谷關,司州的完美防線已破,面對西面的李唐,註定將處於被動挨打狀態。
所幸秦國的國力遠超唐國,唐軍就算打過來了,也沒有一口吞下司州的胃口,但這也必定會牽制秦國不少兵力。
想要防備唐國的突然來襲,起碼要在留下十五萬大軍,才能保住司州不會再次落入危險。
可如此的話,支援荊北的兵力,則將會大大降低。
基於這層考慮,李靖決定哪怕不惜代價,也要將李世民給拖住,不讓他返回關中。
李靖採用郭嘉的計策,先命張遼領全部騎兵出擊,務必以最快速度追上唐軍。
後飛鴿傳書給前線的公孫衍和檀道濟,命其領野王和宜陽二城守軍出擊,儘可能的拖住唐軍的步伐。
最後又飛鴿傳書給北方的趙雲,命其加快行軍,一定要在唐軍撤回潼關之前抵達,阻斷唐軍的歸路。
李靖三法並行之下,用盡一切手段,只為阻止唐軍逃離司州,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有郭嘉計,李世民也有過牆梯。
公孫衍和檀道濟兩部皆為步軍,李世民先以騎兵將其擊退,卻並未乘勝追擊,而是放火燒林,阻擋秦軍追擊的道路。
追上來的張遼被大火所阻,又不知火勢何時熄滅,只能繞到而行,而這正給了唐軍步卒撤走的時間。
這場大火連燒七日不止,張遼繞路五日後終於抵達函谷關舊址,而趙雲的三萬河套鐵騎也已於一日前抵達,可惜終究還是來遲了一步,唐軍步卒已經全部撤入通往。
趙雲的三萬鐵騎,星夜追趕,追至潼關之下時,唐軍騎兵也已全部退回了潼關。
趙雲無奈,只能領軍退回司州,正好撞上了追來的張遼。
兩位鐵騎將領,相望無言,只能領軍退回,向李靖稟告。
收到訊息的李靖仰天長嘆道:“天不亡李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