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的。
在劉秀的大力支援之下,楚國的造船技術,確實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有了近海航行的水平,但和大秦相比依舊有著極大的差距。
劉秀見自主研發這條路走不通,於是就想透過收買秦國船匠,從而剽竊到秦國的造船技術。
但可惜的是,秦國對於造船的把控極為嚴苛,根本沒有船匠掌握完整的造船技術,對於船匠更是實施軍事化管理。
楚國就算能夠收買到人,也難以將人帶回楚國,就算能夠把人帶回去,得到了也只是部分技術而已,依舊無法造船匹敵大秦的戰船。
楚國雖沒能從大秦這裡獲得技術,但卻從吳國那裡獲得了,雖比不上大秦,但也比楚國自己的造船技術要強。
劉秀見收買船匠這條路也走不通,於是就起了俘獲一艘大秦戰船,然後對照著進行仿製的念頭。
有了船的樣本之後,雖不代表楚國就能仿製只來,但難度肯定比自己研製要容易的多。
劉秀並不知道大秦水軍什麼會來再次來安南,但大秦既然會向安南賣一次廢棄軍械,那就肯定會在賣第二次,他只需守株待兔即可。
楚國的水軍基本都集中在長江,荊南和交州之間的河道並不通,楚國水軍無法直接走水路前往交州,又不能繞從長江入海前往交州,畢竟這會途徑吳國,必定會遭到吳國水軍的攔截。
劉秀見無法將水軍調往交州,於是任命甘寧為交州水軍都督,讓他帶著大量船匠前往交州,在交州建造船廠打造戰船,並就此徵召一萬水軍。
劉秀不優秀嗎?自然優秀,可是因為時代的侷限性的緣故,他,乃至楚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秦國的造船技術上,卻沒有注意到秦國的海貿這件事。
劉秀以為大秦向蠻夷賣武器,只是在廢物利用而已,或是利用安南蠻夷來牽制楚國,絲毫沒有意識到大秦海貿的暴利。
當劉秀意識到時已經晚了,大秦已經統一了中原,兵鋒直指江南,楚國的全部精力都用來防備大秦,哪還有餘力去分海貿這塊大蛋糕呀。
對於劉秀而言,最大的對手就是大秦,至於安南本土的勢力,則直接被他給無視了,原因無他,太弱太落後了。
哪怕安南各大勢力,已經從大秦那裡買到了兵器,也依舊入不了劉秀的眼。
在劉秀看來,楚國只需要出動三四萬大軍,足矣橫掃安南地區的所有勢力,但他卻壓根就沒想過佔領安南。
佔領安南容易,可是直接的治理、開發,可就不容易了。
那片土地還是一片未經開發的原始叢林,楚國連交州之地都還尚未完全開發出來,這麼一片蠻荒之地要來作甚?
劉秀雖沒想過佔領安南,但安南的人口,以及其他資源,對於楚國來說也是一筆財富,所以才會同意林鳳祥出兵安南。
至於安南各大勢力組建聯軍,出兵十二萬攻打交州一事,劉秀自然是知道的,但卻依然不在意。
在劉秀看來,憑藉交州本土的四萬守軍,以及李秀成、林鳳祥、李開芳等將,足矣打退安南聯軍。
出乎劉秀意料之外的是,隨後不久他就收到了鎮南將軍李秀成的求援。
李秀成會向劉秀求援,倒不是他沒有把握打贏。
安南各國換了新裝備後,戰鬥力已經今非昔比,再加上是足足十二萬大軍,李秀成覺得憑藉交州軍就算能夠打贏,恐怕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所以出於謹慎起見,希望國內派一直精銳前來支援。
劉秀覺得李秀成的奏摺中所言有理,於是命郭子儀為主將,柴榮為副將,統領三千精銳楚軍,南下支援鎮南將軍李秀成。
郭子儀和柴榮得知後都很興奮,他們才一投靠,不過初來乍到,沒有任何功勞傍身,就被劉秀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