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大秦和中原三國翻臉的話,處於核心區域的關東和越後的三郡,雖不懼各方勢力聯手來犯,可孤懸在外的兩郡十三縣之地,可就未必能扛得住各方勢力的圍攻了。
結果也不出王翦和秦政的預料,和魏宋明三國開戰之後,西海和山陽兩郡,果然優先遭到了魏宋明三國,以及嬴州本土勢力的圍攻。
對此,王翦和秦政雖早有預料,卻也沒有什麼不太好的辦法解決,只能命章邯鎮守西海郡,命狄青鎮守山陽郡,儘可能的守住這兩郡之地。
同時,王翦也將率領五萬步兵,兩萬水軍,以及十萬秦協軍,共計十七萬大軍,單挑魏宋明三國以及十幾路嬴州本土勢力聯軍。
魏、宋、明三國,以及嬴州的本土勢力,為驅逐大秦而爆發的大戰,按理來說跟吳國並沒有多大關係,但吳國也是嬴州的一方大勢力,整個嬴州的勢力都參與了進來,吳國自然也就不能獨善其身。
吳國站在中原三國這邊,則中原三國勝算大增,可若是站在大秦這邊的話,那對於中原三國來說,可就不是一個好訊息了。
所以,中原三國以及大秦,都在竭力拉攏吳軍,想把吳國拉入己方陣營。
秦國還好一點,就算不能把吳國拉攏過來,起碼也要讓吳國保持中立。
可魏宋吳三國就要激進得多了,竟然逼吳國站在自己這邊,甚至都已經做好了吳國一旦拒絕,就立即將吳國在嬴州的地盤吞併的準備。
明國在嬴州的地盤,主要分佈在本州島東部,以及四國和北海道兩島,大部分都是無人的蠻荒之地。
魏、宋、吳三國在嬴州地盤,在被他們禍害之前,在算是嬴州的精華地帶。
可是和大秦的情況一樣,他們的底盤也並不是全部相連。
魏、宋、吳三國在嬴州的地盤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間也挨的比較近。
所以,一旦魏宋明三國聯手攻吳的話,吳國將處於絕對的劣勢,甚至都沒有還手之力。
目前,吳國在嬴州的領地已被魏宋明三國封鎖,一旦吳國拒絕加入三國陣營的話,就會立刻遭到魏宋明三國以及嬴州本土勢力的瓜分。
這也是賀齊無法遵從孫權的命令,將嬴州駐軍和吳協軍帶回吳國的主要原因。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吳國在嬴州共有一萬五千駐軍,以及四萬五千吳協軍,而這六萬大軍分別由左右都督統領。
右都督是賀齊,負責鎮守吳屬本州領地,而左都督呂蒙,則負責鎮守九州島的吳屬殖民地。
賀齊是孫權的人,而呂蒙卻是孫策的人。
呂蒙的運氣要比孫武、孫臏等人好點,並沒有被孫權直接一擼到底,而是被了流放到了九州島,擔任吳國嬴州左都督一職。
呂蒙也和賀齊一樣,既收到了孫策和孫權來信,也收到了魏宋明三國的威脅,同樣也無法將手中的軍隊帶回吳國。
可呂蒙卻做出了和賀齊完全相反的決定。
賀齊擔心吳國在本州地盤,會被魏宋明三國,以及嬴州本土實力瓜分,所以不得不選擇加入了反秦聯盟。
相比於本州的賀齊,呂蒙在九州的處境,可就要安全的多了。
首先,吳國在九州南部的地盤是連著的,並不想本州的地盤那樣,這一塊那一片,所以就算魏宋兩國來犯也有自保之力。
其次,九州島的東瀛本土勢力較弱,最強的島津和大友和島津兩家,也分別被秦吳兩國所收復,並不用擔心東瀛的本土勢力的反撲。
也正是因為這兩點,再加上呂蒙知道賀齊肯定會加入反秦聯盟,畢竟他也沒有其他的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