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副倭國名畫。
宋軍上下得知秦魏吳三國站在了一起,聯合逼迫宋國讓出利益之時,頓時炸開了鍋。
軍中不少將領都要求,決不能向三國服軟,大不了就是一戰。
當然,這種過激的言論並不是主流,大多數都認為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趙光義可不是意氣用事的人,自然不可能如此不理智,否則趙匡胤也不會讓他擔任主將了。
宋國在近畿搶佔的利益太大了,而且這種吃獨食的行為,已經引起了三國的不滿。
如今秦魏吳三國都聯合起來,聯手逼迫宋國一家,這要是還死撐著不服軟的話,萬一有個什麼意外的話,他趙光義可付不起這個責任。
思來想去,趙光義還是決定向三國低頭,重新劃分近畿地區,跟魏吳兩國平分。
只是在近畿地區的繳獲,也讓出一部分給秦軍,以此來安撫在秦軍。
至於在近畿地區所俘虜的倭軍,宋國既不會交,另外三國也不會要。
現在秦魏宋吳四國都面臨著一個難題,那就是倭國降軍的數量比本國軍隊多得多,而這既是一件好事,也有可能演變成壞事。
降軍的數量多的話,也就可以讓降軍當炮灰,讓降軍和倭軍自相殘殺。
可要降軍數量過多的話,僅憑中原聯軍這點軍隊,還能壓制的住這些降軍嗎?若是將他們逼急了的話,又會不會降而復叛呢?
這都是必須要面對的重大隱患。
所以,如今四國除了拉攏降軍,整編降軍這些手段之外,對於降軍的收編也變得極為慎重了,絕不會讓降軍的數量超編,達到威脅到自身的地步。
在趙光義的主動服軟下,聯軍內部的危機得以化解,魏宋吳三國再次重歸於好。
在對近畿地區進行了重新劃分,以及整合好全部的資源後,三國聯軍就向濃尾地區發起攻勢。
這次三國聯軍總兵力達到了二十萬,其中漢人軍隊五萬,倭人降軍十五萬。
逃回濃尾地區的織田信長,此時也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並且足足召集了三十萬大軍,嚴陣以待。
可是哪怕有著三十萬大軍,也不能給織田信長帶來絲毫的安全感。
近畿一戰,織田信長損失了十幾萬大軍,其中更是有近半都是精銳,跟何況還折損了大量的猛將,以及失去了八岐大蛇和酒吞童子這兩位戰神。
所以,如今哪怕他手握三十萬大軍,而且還是處於守勢的一方,可是對於接下來的一戰,卻依舊沒有多少信心。
跟何況這次他所要面對的對手,也不只是魏宋吳三國而已,還有降服了整個上杉家的秦軍。
周瑜在將上杉家的資源整合完畢後,就立馬率領十二萬大軍,向甲斐國發起了攻勢,其中秦軍三萬,秦協軍十萬,剩餘軍隊則全部越後越中等國。
甲斐國,乃是盆地地形,四面環山,位於濃尾平原和關東平原之間。
秦軍從北信濃出兵,直接拿下信濃國全境之後,直接就能攻打甲斐國。
甲斐國內的地形雖複雜,比較易守難攻,但卻人口稀少,根本沒有多少守軍。
在加上上杉家投降的太突然,織田信長也根本來不及調兵過去,所以想要守住的可能性,簡直微乎其微。
一旦甲斐國淪陷,濃尾地區和關東地區,也就等同於被直接攔腰切斷,將處於首尾不能相連的形勢。
真到了那時的話,濃尾地區的織田信長,不但要孤軍奮戰的,也將面臨西方的魏宋吳三國,以及東方大秦帝國的兩面夾擊。
秦魏宋吳四國的總兵力,更是多大三十三萬之多,兵力更在織田家之上,就更別說是精兵強將了。
所以,就算手握三十萬大軍,在內無猛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