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作為兩大副將之一的張遼,既不卻資歷也不缺功勞,怎奈李靖的表現太過於搶眼,這才於主將之位失之交臂。
張遼心中雖也對李靖極為敬佩,但不代表他就徹底服氣了。
不想當主將的副將不是好將軍。
張遼也想證明自己不比李靖差,又怎麼可能放棄頭功的機會呢。
所以,李靖要是將頭功給降軍的話,雖能得到十萬降軍的支援,但也會引起以張遼為首的主力軍的不滿。
畢竟降軍的數量雖多,但明顯主力的戰力更強,這對於李靖來說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就在李靖左右為難時,郭嘉在此向李靖獻計,讓主力和降軍共取功勳。
郭嘉言,唐軍得知二十萬河北軍,即將抵達司州的訊息後,心生畏懼之下,極有可能不戰而逃。
為了不讓洛陽的唐軍逃走,可將全軍騎兵集中起來,讓騎兵先行渡河趕赴洛陽。
河北軍五部之中都有騎兵,集中起來可得四萬騎軍。
唐軍若逃,可令騎兵追擊,若沒逃,可於城外遊鬥,以分擔洛陽城的壓力。
郭嘉的話讓李靖反應過來了,他之前一直想著怎麼以最小傷亡全殲唐軍,卻忽略了唐軍其實會有放棄戰果不戰而逃的可能。
無論唐軍在司州取得的戰果有多大,可總兵力也畢竟只剩下13萬了,根本不足以在29萬秦軍的攻勢下守住勝利果實,不戰而退出司州或許丟臉卻也是明智之舉啊。
意識到這點的李靖,果斷將全軍騎兵集中起來,任命張遼為先鋒大將,以及四萬騎兵,率先渡過黃河馳援洛陽。
張遼的這四萬騎兵之中,兩萬來自於主力軍,剩下的兩萬則來自於其他四軍,分別由張合、蕭衍、太史慈、張奎等將統領,暫時歸屬於張遼的麾下。
如此安排之下,雖依舊是主力佔大頭,但其他各部也能分到功勞,可謂是兩全其美。
之所以選擇張遼統領起兵隊伍,自然是因為就騎兵指揮能力,除了李靖和韓信外,沒人比張遼更家出色了。
張遼率領騎兵先行一步後,李靖和韓信則領著十六萬大軍繼續渡河,並在分批渡過黃河後向著洛陽全速行軍。
十六萬河北才渡過黃河,就收到唐軍從洛陽退兵的訊息。
李靖得知後心中頓時慶幸不已,幸好提前讓騎兵先行一步了,否則真等他大軍抵達洛陽的話,李唐大軍恐怕都已經退回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