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部增派了兵力,並且親自前去指揮軍隊,可奈何雙方兵力相差懸殊。
在連續三座城池被攻破,折損了近萬大軍之後,劉秀意識到敵我實力懸殊,與之正面對抗殊為不智,於是決定主動放棄六安和潛縣,並撤銷對舒城的圍困,全軍撤回了廬江南部,並集中兵力死守居巢。
劉秀這麼做等於是將廬江北部八縣拱手讓給了宋國,但宋國若想繼續攻略廬江的話,就必須拔掉舒縣這枚釘子,才能繼續攻略廬江南部地區。
宋國若是真攻打舒城的話,等同於主動撕毀了和吳國的盟約。
若是不攻打的話,則無法驚全攻,佔據整個廬江郡。
不得不說,劉秀這招讓趙匡胤很難受,他確實很想要廬江郡,可是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想徹底交惡吳國。
除此之外,楚吳兩國在廬江的總兵力,加起來也有五六萬之多。
宋國若是不顧一切,強行佔領廬江的話,最終就算是贏了,恐怕也只會是慘勝。
在趙普、閻象、趙雍等人的勸說下,趙匡胤決定見好就收,只佔據廬江北部八縣。
至於廬江南部的七城之地,讓楚吳兩國去爭吧,反正最大的好處已經被宋國摘走了。
孫堅得知後,雖對趙匡胤極為不滿,卻也無可奈何,畢竟除了主動割讓的三縣之外,其餘五縣都是宋國從楚國手中奪來的。
吳國自己保不住廬江北部,難道還不許宋國攻取嗎?
自此之後,廬江郡一分為三,北部八縣歸宋國所有,西南四縣歸楚國,東南三縣則歸吳國。
這次孫策出兵伐楚,就是從舒縣和豫章出兵,分水路兩路共同進軍,攻打廬江的西南四城。
楚國上任廬江太守是宋缺,面對吳軍數次進犯,他都收住了廬江,其中一次還是孫武領軍,也因此而接連晉升好幾級。
也正是因為有這這樣的戰績,宋缺才有資格在這次北伐中,成為鄧禹的左翼軍主將。
宋缺被調走之後,接替他位置的人是郭子儀。
郭子儀才剛升任為廬江太守,都還沒能徹底掌控廬江西南四縣,孫策的八萬吳軍打了過來,絕對堪稱是楚國最倒黴的一任廬江太守了。
對於郭子儀來說,這次是吳軍來犯無疑是個極大的挑戰,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只能在他能力範圍內盡力做到做好。
郭子儀手上總共只有兩萬兵力,面對孫策來勢洶洶的八萬大軍,根本無力出擊,只能死守這一條路可走,同時向江夏的劉秀求援。
結果,開戰才不過三天,重鎮桐鄉就失守了,守將郭濤被孫策斬殺。
第六天,居巢失守。
居巢守將無支岐,雖擋住了慄虎、慄鹿、慄羊三將的聯手,可再加上一個孫策的話,卻也依舊不是對手。
居巢失守後,無支岐不得不率殘軍突圍,退守皖縣,可郭子儀卻讓他放棄皖縣,集中兵力死守尋陽。
郭子儀和無支岐匯合後,集中兵力死守尋陽城,而孫策則率水路兩路大軍進逼尋陽。
吳軍連戰連捷之接,開戰不過十日,就連破三座堅城,眼看著就要徹底攻佔廬江南部,士氣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孫策打了勝仗,吳國上下都很開心,可是卻唯獨一人除外,那就是複雜押運糧草的孫權。
孫權一直不服大哥孫策,想要取而代之,而此番孫策伐吳成功的話,他的野心將再也沒有實現的可能。
此時,孫權大帳內,一個黑衣人正不緊不慢的對孫權道:“二公子,考慮的怎麼樣了?還繼續猶豫下去的話,吳王之位可就與你徹底無緣了。”
而他正是失蹤已久的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