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州島的海岸線太長,六國又都是靠海國,兵力都不足以守住自家的海岸線,被動挨打之下本就缺乏安全感,又怎麼可能分出兵力去支援四國島呢。
可是若是一點忙都不幫的話,一旦明國徹底佔領四國島的話,定會以此作為跳板進攻本州,到時候本州勢力的壓力就更大了。
所以,對於本州勢力來說,四國戰局最好的形勢,就是讓明軍陷入四國島的泥潭,分不出兵力來攻打本州島。
六家雖分不出兵力來支援四國道,但卻能給予了軍械和物資支援,幫助今川北條兩家擴軍,以此來利用今川北條兩家拖住明軍。
至於秦魏宋吳四國,對於明國徵倭的態度,那自然也是歡迎的態度。
大家畢竟都是漢人,而倭國的領土面積也不算小,明國想打哪裡是他的自由,只要不搶四國劃定好的地盤,影響到各自的利益就行了。
不過為了防止今後大家因利益而內訌,周瑜還是決定派遣使者,代表四國聯軍嚮明國表明態度。
四國聯盟可以允許明國進入倭國,也可以不干涉明軍的行動,甚至可以接納明軍進入聯盟,但明軍不能損害到四國聯盟的利益,也不能攻打四國已經佔領的地盤,否則將遭到四國聯盟的聯手打壓。
朱棣本就無意和周瑜為敵,他徵倭只有兩個目的,一是積累功勳,二是撈錢。
大家的目的既然一樣,而倭國的這塊蛋糕又足夠大,足夠五個國家分,那根本沒必要爭,一致對外,先將倭國打趴下才是上策。
所以,在得知秦魏宋吳四國聯盟,盯上了本州西部和中部地區之後,朱棣就決定等佔據了四國之後,他會率軍攻打本州東部地區,儘可能的避開四國聯盟不與其起衝突。
不過對於是否加入四國聯盟?
朱棣本來是有意加入的,畢竟另外四國是盟友,自已一國孤軍奮戰,未免勢單力薄,但在姚廣孝的勸說下,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明國和秦魏宋吳可不一樣,秦魏宋吳四國之所以能結成同盟,相互之間配合無間,是因為另外三國都是秦國的小弟。
明國可不是秦國的小弟,也不願意當秦國的小弟,若是加入聯盟的話,反而更容易被四國暗中針對,所以還不如孤軍奮戰呢。
朱棣婉拒了入盟,並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了信上,讓使者代為轉交給周瑜。
周瑜拉朱棣入盟,本是想給朱棣挖坑的,可看過朱棣的回信後,也意識到朱棣身邊有高人,不太可能輕易中他的算計,於是也就暫時放棄繼續給他挖坑的打算。
神武二年,四月十日。
秦國大將徐晃,率兩萬大軍,在本州島石見國登陸,拉開了本州大戰的序幕。
緊接著,魏宋吳三國的大軍,也分別在因幡、備前、丹後三國登陸。
一時間,本州島西部和中部地區,可謂是遍地戰火。
織田信長、毛利元清等大名,收到訊息後都大為驚恐,連忙調集大軍前去抵禦。
其實在對馬海戰結束之後,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三人,在逃回之後的這段時間內,做了很多對抗中原聯軍的準備,比如:重新打造戰船、大肆打造兵器、以及對內宣傳漢人的殘暴等等。
身居海島的本州各國,若是不奪回制海權的話,就會一直被動挨打,永遠沒有止境。
所以,哪怕明知倭國的造船技術比不上中原,各大勢力還是都選擇了繼續造船,這樣起碼能縮短一點差距。
可是能夠出海的戰船,和軍械可不是一個概念,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造出來的。
所以,除了造船之外,六大勢力還都在大肆打造兵器,並且大肆宣傳漢人的殘暴,以此來激發民眾對漢人的仇恨,從而大規模的進行擴軍。
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