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6章:蜀隋秦三國分唐(下)
李白《蜀道難》中曾言: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而陽平關就是入蜀的第一難。
不同於函谷關、武關等古關,陽平關其實是一座新關。
據《三國志?武帝紀》載,曹操於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七月征討張魯時,張魯的本意是收兵封倉,獻城歸降,但是張魯的弟弟張衛及部下將領們卻極力反對。
張魯迫於壓力,命張衛等人“橫山築城十餘里”,據守“陽平關”。曹操在此地久攻不克,遂率部退還。
這才是史料中首次出現陽平關的記載。
這一世張魯都沒當過漢中太守,陽平關自然不是他所建,而是李孝恭。
當初董卓身死,楊堅急著掌權,而一旦其軍政大權在手後,第一盯上的必定是漢中的李孝恭。
楊堅勢大,李孝恭不敢與之力敵,只能趁著楊堅急著排除異己,無暇他顧之際,於散關和安陽交界處的兩山之間新建一關,也就是平陽關。
李孝恭所建的平陽關,三面環山,兩水盤護,北邊是秦嶺山脈,南面是大巴山、米倉山,嘉陵江水依鎮而過,可謂是易守難攻。
初建的平陽關其實很簡陋,畢竟李孝恭也沒有那麼多資源來建關,直至後來經過李世民的數次擴建,才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如今平陽關,南北寬約兩千米,周長約七千五百米,城內有東、南、西三個城門,分別命名為鎮江門、定軍門、拱漢門。
望著巍峨的平陽關,蜀國使者張松,心中止不住的驚訝。
沒來陽平關之前,他還覺得別說是劍門關、白水關這些險關了,陽平關甚至都比不上綿竹關。
可來了之後他才知道,陽平關之險,哪怕在雄關眾多的益州之中,也絕對是排名前幾的存在。
據張松觀察,益州所有的險關之中,也就只有劍閣能穩壓陽平關一籌。
現在張松總算是明白,劉裕為何對陽平關志在必得了。
毫不客氣的說,這一座關卡將會決定漢中的歸屬。
陽平關歸蜀,則漢中歸蜀。
陽平關歸秦,則漢中歸秦。
一念至此,張松只感覺身上壓力倍增,畢竟對於他來說,這次任務絕對不能失敗,萬一失敗的話他也沒臉繼續效忠劉裕,只能以死謝罪了。
張松在蜀國可是三朝老臣了,劉嫣還活著時,他就已經身居高位,後來劉裕繼位,他也同樣備受信任。
可隨著劉季的崛起,劉裕的處境也愈發艱難起來,大量益州世家都背叛了劉裕,轉而投入了劉季的麾下。
張松雖堅持到了最後關頭,可終究還是倒向了劉季,背叛了劉裕。
本以為這件事會到此為止,卻不想劉裕竟在最後關頭,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鹹魚翻身,徹底取代了劉季。
任誰也沒想到會變成這樣的局面,而之前背叛了劉裕的那些人,處境一下子也都變得尷尬了起來。
畢竟說一千道一萬,無論他們有什麼理由,都是已經背叛國劉裕的人了。
可如今劉裕卻王者歸來了,又會如何對待他們這些叛徒?
對此,包括張松在內的所有叛臣,都感動無比的忐忑。
劉裕對於這些叛臣自然是極為憤恨的,畢竟他沒有對不起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可就算如此對方還是背棄了他,他心中怎麼可能沒有怨念?
本來劉裕是準備將背叛自己的所有人全部罷官的。
可要是真這麼幹的話,蜀國官場必將迎來大換血,近二分之一的官員都要被裁換掉,對於蜀國來說無疑是一場大地震,而且他手下也沒有那麼多官員來替換。
最終劉裕聽了蘇秦的勸慰,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