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簡單。
另外,秦軍有著完善的官員晉升制度,無論才華多麼出眾的人才,都不可能一步登天,必須要經歷一定時間的沉澱才能出頭。
張儀不願意在一個小職上浪費時間,又拉不下臉求兄長張遼,於是只能劍走偏鋒,自己為自己謀求一個投名狀。
張儀本想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分化河北諸侯之間的關係,幫秦昊快速的一統河北,以此作為投名狀來加入秦軍,於是就打著蘇秦的名頭遊說河北諸侯。
之所以打著蘇秦的名頭,自然是因為蘇秦的名聲比他響亮,打著他的名頭更加容易取信於人。
另外,蘇秦也經常頂著他的名字出去忽悠人,然後好處歸自己,壞事就讓自己來頂包,張儀現在這麼做也算是投桃報李了。
可讓張儀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他才開始行動就被粘杆處給發現了,然後就直接被敲暈走海路給綁回了遼東。
本來張儀還以為是不是自己的意圖暴露了,這才引的滿清對自己動手,可後來才知道被滿清綁回遼東的文人不止他一個,滿清探子真正要綁的人是荊州名士‘蘇秦’,他張儀假裝蘇秦反而幫蘇秦扛了雷。
推測出這點後張儀悔的想抽自己,但事已至此,就算他把自己的臉打腫,也改變不了他已身陷囹圄的事實,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張儀告訴清軍探子,自己不是蘇秦,你們抓錯人了,可是秦軍的探子又不傻,哪裡肯信張儀的話,只當他是為求脫身的詭辯罷了,根本不予理會。
那時正值河北戰爭爆發之前,大量的名士在河北失蹤,自然引起了袁紹、劉徹、韓信等諸侯的重視,幾大諸侯共同成立專案組,四方調查之下才查到了滿清那邊。
可由於滿清只行動過一次,之後再也沒有綁架過其他人,河北諸侯並沒有找到實質性的證據。
況且以滿清的尿性,就算真的找到了證據,滿清既不會承認的,也不會把人會還回來。
如今秦軍的威脅已經近在咫尺,大戰一觸即發,河北諸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得罪滿清,所以只能將‘蘇秦’失蹤的訊息公之於眾,最終選擇了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