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猜的一點都沒錯,曹魏在南北兩線屢戰屢敗、損兵折將,宋明兩國確實比魏國還要著急。
趙匡胤在和薛仁貴糾纏的情況下,卻依舊派智囊申公豹,去幫曹魏遊說魔門高手,就是怕曹魏會扛不住被大秦給打趴下。
可讓趙匡胤怎麼也沒想到的是,正是因申公豹的離去,而閻象又不如藺相如,謀略不足,才有了之後葛陵之敗。
申公豹的智力屬性高達100點,試想一想,若是葛陵之戰時他在趙匡胤身邊的話,趙匡胤又怎麼可能會中藺相如的算計?
申公豹肯定會看破藺相如的算計,甚至還可能會設計反殺,真如此的話,葛陵一戰慘敗的恐怕就是秦軍了。
趙匡胤知道自己和曹操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所以對於曹魏的援助根本就沒斷過,除了申公豹之外,還派出三萬大軍。
與趙匡胤相比,明國對於曹魏的援助力度就小多了,甚至在派藍玉馳援東郡之前,壓根就沒有任何支援。
朱棣難道不知道曹魏一旦完了,朱明早晚也會跟著一起玩完嗎?他自然知道。
就算朱棣沒看出,范增、姚廣孝、李巖等謀士也一定會提醒他,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
朱棣之所以沒有支援曹魏,主要還是有心無力,畢竟九十萬秦軍兵分八路討伐中原三國,其中:四路四十二萬大軍伐魏,一路十五萬大軍攻宋伐宋,而另外三路三十三萬大軍都在伐明。
所以,被大秦討伐的中原三國中,曹魏壓力最大,朱明次之,趙宋壓力最小。
當然,中原三國之中,朱明的實力也最強,三次中原大戰都未將其擊潰,足可見其韌性之強。
另外,朱明在極限擴軍之後,全國總兵力高達四十萬,並且還有趙宋支援的十萬宋軍。
也就是說,青徐二州共有宋明五十萬聯軍駐守,而三路來犯的秦軍卻只有三十三萬。
宋明聯軍比秦軍足足多出十七萬,可卻依舊是被動挨打的一方,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是因為明國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了。
明國雖不像曹魏那樣和大秦三面接壤,但東部卻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都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大秦水軍的入侵。
一旦任何一個海口失守,都有可能成為秦軍突破口,到時大量秦軍由此登陸的話,一旦站穩腳跟,再想將其逼退可就難了。
毫不客氣的說,周瑜這一路的八萬水軍,硬生生逼得朱明不得不分兵駐守各地,牽制了二十以上的萬宋明兩軍聯軍。
這也是宋明聯軍明明有五十萬眾,可面對三十三萬秦軍時,卻依舊會如此的被動,甚至都分不出精力來支援曹魏的主要原因。
朱棣不是沒想過以水軍制水軍,但朱明的水上力量主要是原齊國水師,而齊國水軍曾在河北大戰中慘敗於大秦水軍之手。
朱棣這些年雖一直大力發展水軍,但也只是比之前的齊國略強,組建了五萬水軍而已,根本不可能是周瑜八萬水軍的對手。
對於朱明來說,和大秦打水戰太過冒險,而機會卻只有一次。
一旦朱明水軍再次戰敗的話,那整個東部沿海地區都將成為大秦水師的後花園,大秦水軍想從哪登陸就從哪登陸,中原三國和贏州的聯絡也將被切斷。
所以,朱明的五萬水軍不出戰,反而才會讓周瑜忌憚,出戰才會失去威懾力。
朱棣現在根本沒有把握打贏周瑜,所以只能花費更大的力氣,更多的兵力,在東部沿海各大要地設防,同時讓大明水軍養精蓄銳,等待一個能夠一擊必殺,打垮大秦水軍的機會。
朱棣親率十二萬步騎,五萬水軍,再加上宋將袁崇煥的五萬宋軍,足足二十二萬大軍鎮守青徐東部沿海,這才勉強擋住了周瑜八萬水軍的攻勢。
宋明聯軍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