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除了蒙驁和李定國是武將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文臣。
至於另外九位郡丞,別看他們一個個都是大詩人大此人,但其實他們的政治屬性也都不低,詩詞歌賦只是他們的愛好罷了。
群雄討董,秦昊擔任盟主,再加上公開高產糧種,這讓秦昊的威望大漲,而當秦昊一統司州之後,自然有許多人主動投靠。
歐陽修、蘇軾、柳宗元這些人,都是在秦昊討董期間,或是討董之後投靠過來的。
當時秦昊新得司州四郡,需要大量的人才來治理地方,而主動前來投靠他的人又多,於是秦昊擇其優者,一股腦都下放到各縣擔任縣令。
至於這次的官員調任,秦昊則在眾多縣令中,選取政績最突出的人,來擔任幷州九郡的郡丞一職,歐陽修蘇軾等人只是其中的佼佼者。
河套之戰打贏後,秦昊的威望又上升了一個檔次,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來投,其中就有:張紘、顧雍、闞澤、伊籍、鄧芝、王粲、虞翻等等。
張紘和劉曄是好友,被劉曄寫信所說服,所以主動來投。
顧雍是蔡邕的弟子,他本來準備投靠孫堅,但又被蔡邕寫信說服,所以才轉而投靠了秦昊。
伊籍、鄧芝、王璨都是荊州本土的人才,之前對秦昊打壓世家耿耿於懷,所以才沒有投靠,一直都在觀望當中。
這次秦昊打敗鐵木真,保衛了大漢,也消除這些荊州人才們心中芥蒂,都紛紛主動出仕前來投奔秦昊。
王朗的勢力被孫堅吞併之後,除了自己主動前來投靠外,還帶來了手下的能臣虞翻,而跟著他一起來投的還有闞澤。
總之,一場群雄討董,和一場河套之戰,不但將秦昊的聲望拔高了兩個檔次,也為秦昊帶來了許許多多的人才,可謂是一舉多得。
目前秦昊麾下的領地只有三州一套,其中幷州有九郡,司州四郡,荊州四郡,河套三郡,共計二十郡之地。
解決了二十郡太守和郡丞的人選後,秦昊又對三州一套的屯田問題做出了佈置。
亂世之中糧草最為關鍵,而屯糧自然不容疏忽。
秦昊手下的農學人才,目前只有:棗祗、任俊、宋應星、賈思勰。
所以,秦昊在思索再三之後,決定命這四人各自負責一州的農業方面的所有事物。
棗祗負責河套地區;
任俊負責幷州;
宋應星負責視奏;
賈思勰負責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