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能牽制湟源城秦軍的部分兵力。
論欽陵這也是為了聯軍好,他要是騙楊行密,說著兩萬八千大軍可堪一用,可真對上秦軍後又一觸即潰,那才是往死裡坑隊友呢,而這樣起碼避免了拖後腿,同時還能牽制李靖的一部分兵力。
論欽陵還向楊行密承諾,退回來的兩萬八千大軍雖不能參戰,但他會挑選五千還有戰力計程車兵,以及養由基等將,趕赴野牛戰支援聯軍。
以論欽陵的立場來說,能為隋國做到這種地步,也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要不是在湟源道敗的太慘太丟臉,以及棄守湟源城確實坑了隊友,使得論欽陵心中有些愧疚,再加上他也想要打敗李靖,以洗刷恥辱的話,他才不會拼到這種地步呢。汭
論欽陵這個吐蕃人都這麼拼,那同樣作為東道主的羌人,若是還藏著掖著的話,也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耶律德光果斷代表蟄伏派和漢化派向楊行密表態,這兩派的羌軍都能投入到決戰當中,而他這一表態也將壓力都轉移到了羌奸派的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身上。
羌奸派的另外兩大領袖,耶律寅底石和耶律安端,分別在之前和秦軍的大戰中死於蒙恬和木吒之手。
他們死後,麾下的兵馬卻並沒有歸於耶律德光麾下,而是被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收編。
耶律德光其實可以趁著兩人身死,藉機強行收編兩人兵馬,但卻怕這麼做奪兵權的意圖太明顯,會刺激到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
若是把兩人逼急了,直接投靠大秦的話,那可就萬事皆休了。
所以,耶律德光才會放任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收編耶律寅底石和耶律安端死後所空出的兵權。汭
耶律德光此舉還是非常正確的,耶律寅底石和耶律安端死後,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本來都有些兔死狐悲。
他們四兄弟都被背叛了阿保機,現在兩個兄弟已經戰死了,而他們爭奪兵權又爭不過耶律德光,自然擔心耶律德光收回兵權後會清算他們,所以都已經做好了反叛投秦的準備了。
但沒想到耶律德光並沒有強收兵權,反而放任他們兩個收編了另外兩兄弟的部曲,這才讓兩兄弟徹底對耶律德光放下戒心,相信耶律德光真的已經放下了父仇,自然也就打消了反叛投秦的打算。
看著眾人看過來的目光,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都知道,這下不表態是不行了,不拼命也不行了,於是都果斷表示,自己麾下的兵力也都會參與到之後的決戰當中。
楊行密和楊雄關見此,心中也都暗暗鬆了口氣,羌人三大派系都決定支援他,也就意味著還會有五萬羌人援軍。
而不久後的野牛山決戰,也將會是二十三萬聯軍,對陣八九萬秦軍的局面。
老實說,哪怕聯軍依舊佔據著絕對的兵力優勢,楊行密也沒有多少信心。汭
因為這二十三萬大軍之中,有將近足足兩萬八千的吐蕃軍,已經被秦軍給徹底打怕了,只能用於牽制,而無法直接參戰。
至於能夠參戰的二十萬大軍,其中的五萬羌軍援軍,又大多都是新兵,戰鬥力並不算強。
聯軍兵力雖多,但成分卻太過於複雜,而且都有各自的算計,人心不齊,不夠團結。
反觀秦軍那邊的兵力雖少,但訓練有素,裝備儘量,士氣高昂,並且萬眾一心,這是聯軍怎麼也比不了的。
再加上楊行密在名將中也不算頂尖,卻要指揮著成分如此之雜的二十萬大軍,去對陣還從未有過敗績的李靖所指揮的八九萬秦軍精銳,這一仗怎麼看也不像是能夠打贏的樣子。
可沒辦法,楊行密沒有退路,這一仗他不打也得打,所以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不只是楊行密知道這一戰打贏的機率低,耶律德光其實也知道,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