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4章:文狀元班超,武狀元陳湯
總體而言,隋軍這次雖敗了,並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連滅西域九國,擊殺西域聯軍十二萬,所得到收穫卻更大。
與之對比,西域聯軍雖勝了,但損失顯然更大。
不過西域諸王都並不在意,覺得只要能打退了隋軍,西域就會再次恢復和平。
殊不知這次隋軍在西域的收穫,已經讓楊廣徹底訂上了西域,並把西域給當成提款機了,隋軍的下一次來犯註定不會太遠。
打退隋軍之後,紀曉嵐以及王賁的等將,在西域各國的信譽和威望都大漲,於是就提出重建西域都護府的計劃,卻遭到了西域二十五國的拒絕。
西域都護府一旦重新建立,也就意味著西域二十五國,將要向大秦稱臣朝貢。
西域聯盟才剛剛打退隋軍,自然不希望大秦騎到他們頭上來。
百年前的班超之所以可以降伏西域五十多國,除了他個人的魅力和威望外,以為危險的外部環境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當時的大漢是大一統王朝。
可就算如此,班超也花了整整三十一年的時間,才降伏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併為大漢建立起了西域都護府,
紀曉嵐想在大秦未完成統一的情況下,以區區一年的時間,以及抗隋這一戰所積累的威望,就想降伏西域二十五國,取得和班超一個的功績,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重建西域都護府的計劃雖失敗了,但紀曉嵐也不氣餒,繼續和西域各國交好,大力拉攏親近大秦的勢力,同時遣使向朝廷報捷。
洛陽的嬴昊收到訊息後,命紀曉嵐為大秦長駐西域,加封其為散騎常侍,王賁為護西域中郎將,王離王玄策皆升任軍司馬,而孟賁阮翁仲則升至裨將。
不久後,紀曉嵐和王賁出使西域時,卻率領西域聯軍打退了隋軍的訊息,就傳遍了整個大秦,民間百姓振奮不已,升至稱紀曉嵐為下一個定遠侯。
紀曉嵐能不能成為下個定遠侯還不好說,但第一個定遠侯班超卻是出世了,並且還是大秦開國第一位文狀元的身份。
神武元年,七月一日。
大秦第一次科舉考試,如期舉辦。
這次的科舉考試,由禮部六司之一的教育司主辦,司長顏回還邀請了孔丘、荀爽、蔡邕、鄭玄、盧植五位大家,前來擔任出題官和主考官,力求這次科考絕對的公平公正。
大秦的這次科舉考試分為三個步驟,分別是:鄉試,會試,殿試。
想要取得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生或童生,錄取“入學”後稱為生員,又稱為生,俗稱秀才。
這也是所有學子“功名”的起點。
鄉試在各個郡縣每兩年舉行一次,又稱為大比,參加的考生起碼都是秀才。
但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透過本地郡學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而鄉試考中後被稱為舉人。
會試,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所以會試又稱為禮闈,又稱為春闈。
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後稱為貢士,而會試後一般要舉行復試。
殿試,是由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後統稱為進士,而進士就已經是預備官員了。
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
第二甲和第三甲人數不定,視具體情況和取仕。
三甲‘同進士’的‘同’字,其實就是‘不同’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準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