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
隋國確定了聯合姬李兩家瓜分西域的戰略,而遠在西域的姬昌和李嗣源卻尚不知曉,所以都在焦急等待著隋國接下來的動向,畢竟隋國接下來的選擇將關乎他們的存亡。
其實無論是姬昌,還是李嗣源,都不願意和楊廣作對,畢竟越發強勢的大秦,才是他們共同的敵人。
可楊廣要是真的目光短淺到,以為他們的退讓是怕了隋國的話,那他們也並不介意在西域給隋國一個教訓,好讓楊廣明白西域真正的霸主是誰。
不過索性楊廣還算理智,並未自大到以為只靠隋國一家之力,可以撇開姬李兩家獨吞西域。
隋國丞相高熲親自前來商談聯盟出兵一事,也讓姬昌和李嗣源都鬆了口氣,這說明楊廣已經正視了他們,將放下了平等地位,而非附庸。
對於楊廣提出的,三家結盟後隋國當盟主的要求,姬昌和李嗣源都想也沒想到就答應了下來,畢竟他們兩家的實力還是太弱了,只有隋國有擔任這個盟主的實力。
一番商討後,姬昌和李嗣源都決定奉隋國為盟主,並各自出動一萬五千大軍,共計三萬大軍,配合隋國發起第三次西征。
姬李兩家都有將近三萬兵力,卻只出動一萬五千軍隊,倒不是有心儲存實力,而是沒有那麼多糧食來支撐三萬大軍出征。
如今隋國早已不再向兩家提供糧草支援,而姬李兩家雖都有了自己的地盤,並且還有中原的高產糧種子,但西域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適合種植的土地並不多,產糧自然也很難提高上去。
姬昌和李嗣源雖各自滅了一國,但都是小國,新得之地的人口並不多,想要供養這麼多軍隊,只能實施軍屯,再加上時不時打劫西域本土勢力,這才勉強維持糧草消耗。
這次出動一萬五千大軍的糧草,已經是姬昌和李嗣源節衣縮食省出來的了。
此次出兵的數量,也關係到能在西域佔多大的地盤,所以姬昌和李嗣源還想讓隋國贊助,或是借一批糧草過來應急。
但高熲也不傻,姬李兩家有了糧草之後,在西域的勢力越發壯大的話,必定擠壓了隋國在西域的勢力空間,所以沒有絲毫猶豫的就拒絕了。
姬昌和李嗣源沒能借到糧草,無法全力以赴,只能各自出動一萬五千兵力用以西征。
楊廣見姬李兩家出動三萬兵力,在和楊素和楊爽商議後,決定任命楊爽為徵西大將軍,率四萬大軍征伐西域。
楊廣這次之所以選擇楊爽,而非經驗老道已經兩徵過西域的楊素,主要是因為楊素的功勞已經太大了,為防止出現賞無可賞功高蓋主的局面,楊廣就必須要扶持一個新統帥來制衡楊素,而楊爽就是這個人選。
楊爽雖然年輕,但多次擔任楊廣和楊素的副將,在滅羌和徵西中都立下了大功,用兵老道,且天賦異稟,所以楊廣才會選中他來制衡楊素。
楊廣這次可是準備徹底佔領西域的,之所以只出動了四萬兵力,除了多出兩位盟友分擔壓力之外,主要還是在楊素的勸說下,擔心西征出動的兵力太多的話,會西涼空虛而引得秦軍西進。
西域再重要,在楊廣心中還是比不上涼州的。
四萬隋軍雖不算多,但再加上姬李兩家的三萬大軍,三家聯軍共計七萬大軍,兵力已是歷次西征之最了。
楊廣前兩次西征所出動的兵力,最多的一次也不過只出動了三萬大軍,卻依舊吊打西域二十幾萬聯軍,若不是紀曉嵐和王賁橫插一腳的話,西域聯軍恐怕都會被隋軍全殲。
如今楊李姬三家出動七萬大軍,兵力足足是之前的兩倍還多,對付落後的西域土著還不是手到擒來。
神武四年,六月十五日。
就在大秦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