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那論欽陵就是藏地千年都難得一遇的名將。
論欽陵名氣不大,但戰績卻極為彪悍,是吐蕃史上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一生征戰從無任何敗績,也因此被後世稱之為:雪域戰神。
在論欽陵尚未展開露頭角之前,吐蕃與李唐的作戰基本就沒怎麼贏過。
尤其是烏海之戰,蘇定方以千騎擊敗吐蕃八萬大軍,如此離譜的戰績令吐蕃人為之膽寒,甚至連撰寫史書時都留下了“唐軍火焚布達拉宮”的不實記載。
可是在李世民駕崩,李唐諸多開國名將逝去之後,唐軍在面對論欽陵所率領的吐蕃軍時,戰況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大非川之戰,論欽陵率四十萬大軍,對陣大唐戰神薛仁貴,卻打的十幾萬唐軍近乎全軍覆沒,僅剩主將薛仁貴及餘下副將約和而還。
這也是讓薛仁貴抱憾終生、晚節不保的一戰,之所以會敗的這麼慘,倒不是他統兵能力不如論欽陵,而是被隊友拖後腿了。
薛仁貴的副將郭待封,擅違軍令,一意孤行,終陷敗局,實在非戰之罪。
可敗了就是敗了。
這一戰薛仁貴敗的太慘,也是自李唐開國以來,連連以少勝多,打遍亞洲無敵手的唐軍,所遭遇的第一場重大失利,而之後唐軍每每遇到論欽陵都會吃癟。
青海湖之戰,論欽陵大敗李敬玄、劉審禮率領的十八萬唐軍,並且兩次乘勝進兵,短暫奪取了西域的安西四鎮。
素羅汗山之戰,論欽陵與其弟論贊婆,對陣王孝傑、婁師德所率的十餘萬武周軍,並憑藉地利優勢,前阻後截,縱兵掩殺,令武周軍損失慘重。
論欽陵以唐軍和武周軍的屍骨作為踏腳石,硬生生的殺出了‘雪域戰神’的赫赫威名,累積殲滅唐軍和武周軍的數量更是達到了數十萬人。
無論是李唐,還是武周,都拿論欽陵沒有辦法,最終還是武則天使用離間計,激化論欽陵與吐蕃贊普的矛盾,這才借吐蕃人之手除掉讓這位心腹大患。
所以,對於松贊干布來說,論東贊等人只能強基,而得論欽陵卻能定國。
作為藏地千年難得一遇的軍事天才,論欽陵的軍事天賦本就冠絕藏地,又經過了松贊干布的大力培養,在藏地根本沒人在軍事上能是他的對手。
以噶氏家族的勢力,再加上論欽陵這員天才統帥,穩紮穩打的話,最多十年就能徹底統一藏地,但松贊干布卻並不滿意,覺得十年還是太久了。
為了縮短統一的年限,松贊干布和隋國結盟,冊封佛教為國教,並封釋迦摩尼為國師。
在松贊干布的一番舉措下,噶氏家族四百年都未能統一的藏地,被他僅僅只用了四年就統一了。
松贊干布尚未徹底統一藏地之前,就建立起了吐蕃國,並創立藏族和藏文。
如今松贊干布更是已經徹底統一藏地高原,達成了藏人千百年來前所未有的功績,而他在藏人心中的地位就如同漢人心中的秦始皇一樣。
這樣的一位開國君王,自然都是極為驕傲的。
可是他兩次向大秦求親,卻都遭到了大秦的拒絕,心中難免不會對大秦產生怨念。
當然,這股怨念並不會影響松贊干布的判斷。
松贊干布絕定出兵支援隋國,除了不希望大秦徹底佔據關西,從而直接和大秦接觸之外,對海州和涼州產生了野心,也是原因之一。
吐蕃在統一藏地之後,靠著隋國的援助,發展速度極為迅速。
如今吐蕃的發展雖還沒有陷入飽和,但也已經逐步趨於平緩,而想要繼續快速的發展下去,就唯有走出高原才行。
沒錯,和唐朝時的吐蕃一樣,如今吐蕃在經歷快速發展之後,也同樣將要走上對外擴張之道。
這也是和時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