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地圖翻來覆去的看,卻找不到一家可能聯合出兵的勢力,隋國一家單獨出兵伐秦又沒有任何勝算,於是就將目標瞄準了西域諸國,畢竟柿子要挑軟的捏嘛。
楊廣已經不對中原三國報希望了,而一旦中原三國滅亡的話,隋國必將成為大秦的下一個目標,所以他才如此迫切的想要進行對外擴張。
在楊廣看來,一旦中原三國全部被滅,等秦軍將矛頭指向隋國的話,只憑隋國之力肯定是難以自保的。
若是能滅亡西域諸國,將西域之地盡數佔領的話,一可以增國實力,二也能給隋國留一條後路。
將來就算西涼和海州淪陷,隋國也可以退入西域苟延殘喘,不至於被徹底滅國。
至於投降大秦,以保全富貴和性命?楊廣從來就沒想過。
天下諸王之中,秦魏宋吳四國是姻親關係,所以曹操、趙匡胤,孫權可以投降嬴昊,
甚至連漢室宗親出生劉秀,以及稱帝的劉裕,也都可以投降,並主動投降還能得到厚待。
當然可以是一回事,願不願意又是另一回事。
天下諸王之中,唯獨只有楊廣和朱棣不能投降,因為他們兩個和大秦都有殺父之仇。
朱棣之父朱元璋就是死在了嬴昊劍下,而楊廣之父楊堅,雖不是死在嬴昊手上,但卻是被賈詡給暗算死的。
玄武門事變的真相,楊廣已經徹底查清了。
李世民確實困住了楊堅,但並沒有下殺手,反而被大秦的刺客乘機下手,並且將黑鍋扔給了李世民,從而挑撥隋唐兩大勢力火拼。
楊廣和大秦同樣有殺父之仇,自然不可能投降大秦這個仇人。
投降這條路被徹底堵死,楊廣又看不到任何報仇的希望,又不想隋國被大秦滅掉,而為了給隋國留條後路,於是就盯上了西域這片地界。
楊廣深知一旦大秦伐隋的話,隋國不可能守住西涼和海州,而西域的環境雖然差了點,但有絲綢之路在,卻是一點都不窮,而且還沒有太強的勢力存在。
隋國若能將所有勢力都滅掉,並將其整合起來的話,同樣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就算沒了西涼和海州,也依舊是一方強大的勢力。
至於大秦會不會又盯上西域?那就是之後的事了,現在考慮還太早了點。
楊廣連顧不上了,又哪裡還會考慮以後的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隋國對於是否征討西域,內部的分歧也很大。
以楊爽為首的激進派,認為柿子撿軟的捏,在打不過大秦的情況下,出兵西域好處大於壞處,所偶一支援出兵討伐西域。
以楊素為首的保守派,則認為前兩次征討都未能盡滅西域諸國,足可見西域並不是軟柿子,而且西中原才是重中之重,大秦也未必將全部力量都投入到中原。
在這個時候出兵西域的話,萬一中原發生變局,隋國就算是想參與也來不及。
所以,以楊素為首的保守派,反對再出兵西域,認為應該在觀望上一段時間才保險。
楊素雖領軍連滅了西域九國,並將打下了的領地,設立為天山、伊州、高昌三郡,卻依舊對西域的化外之地不甚看重。
楊素覺得東方才是世界中心,一旦隋國重心向西轉移的話,這輩子恐怕都打不回來了,所以極為反對楊廣在這個時候徵西。
隋國內部兩派的主張,不能說誰對誰錯,只能說是兩種不同的選擇。
楊廣都已經對抗秦聯軍失去信心了,也認為魏宋明三國必被大秦所滅,留給他準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自然不可能再浪費寶貴的時間了。
楊素見楊廣不聽人勸,一意孤行的非要徵西,也只能贊同隋軍西征西域,但卻提議拉上季(姬)昌和李嗣源一起。
楊廣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