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但趙匡胤得到可不是一道簡單的冊封詔書,而是大義。
有了這封詔書,在與袁術的對抗中,趙匡胤就是正義的,反觀袁術則會淪為叛逆,而沒有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叛賊。
正是因為這封詔書對趙匡胤至關重要,甚至是與袁術爭奪豫州的關鍵,所以他才願意那三縣近十萬人口來換啊。
在秦昊心中趙匡胤的威脅要比袁術大的多,別看此時袁術還擁有二十萬大軍,再加上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好似已經徹底佔據了上風,但最終的結果卻還很難下定論。
就算最終袁術獲勝,豫州軍也肯定會元氣大傷,但趙匡胤若是獲勝,那中原將會出現一位難纏的對手,日後征戰中原的難度必定會增加。
秦昊明知道這一點卻依然要幫趙匡胤,只因此時的朝廷根本無法拒絕任何諸侯的歸順,另外助趙抗袁也能最大程度的削弱豫州的綜合實力,最後則是趙匡胤付出的代價也足夠換來朝廷的認同了。
綜上三點,才讓秦昊不得不相助於趙匡胤。
“罷了,如今離征討中原對上趙匡胤還早的很呢,當務之急是先解決眼前的敵人鐵木真。”
秦昊帶著四萬鐵騎進入河套後,並未前去和晉軍主力會和,而是留在了銀川郡駐守,之後白起的十萬大軍,以及龍且的一萬輕騎,在進入河套後也一起留在了銀川郡。
至此,銀川郡內共計擁有正規軍十五萬,其中步卒十萬,騎兵五萬。
秦昊之所以沒有離開也銀川郡,北上前去和主力大軍回合,主要只因銀川郡的守備力量太弱了,正規軍簡直少的可憐,守備人員中近八成都是從百姓中新徵召來的壯丁。
自四十萬元蒙鐵騎殺入河套之後,一馬平川平川的河套可謂是全線告急,元蒙鐵騎可以在千里河套肆意馳騁,漢軍只能被動防禦根本就阻攔。
秦昊抵達陰山郡之時,銀川七縣已經淪陷了三縣,(本來是十縣,被慕容恪焚燬了三縣),在秦昊以及眾將的力保之下,另外四縣才最終倖免於難。
直到白起的十一萬大軍抵達後,秦昊才陸續將另外三縣又給搶了回來,徹底將元蒙的勢力給趕出了銀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