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出了桐柏山,向東北行不遠便到河南汝寧府地界,第二日過了確山縣,只見道上百姓皆是三五成群,攜帶行囊乾糧結伴北行,一路綿延不絕。駱玉書心下好奇,攔住一位趕驢車的老漢問道:“這位老伯有擾,敢問這麼多人三三兩兩地往北走,莫不是河南又出了甚麼天災,大夥兒急著逃難麼?”
那老漢打量他一眼道:“小哥是甚麼人?”駱玉書道:“在下是湖廣的秀才,受聘往京城坐館。”那老漢道:“原來是讀書的老爺,跟你說說也無妨。唉,哪裡有甚麼天災,分明便是人禍!我們河南、山西兩省的巡撫于謙於大人,乃是一百年也難遇的清官,官聲是最沒有話說的。前陣子於大人進京面聖,只因沒有攜帶財物獻納宮裡的王公公,竟被編派了個怨望的罪名,判了死罪,下獄關了已一月有餘。我們兩省百姓這十餘年來不知受了於大人多少恩惠,自思無以為報,便想著上京聯名替巡撫大人請命,我老漢拼了全家十幾條性命不要,也要把於大人給保出來。”
顧青芷怒道:“又是王振這條閹狗!”那老者連連擺手道:“這位小兄弟不要命了麼,這話可不能亂講!王公公是甚麼人物?連當今聖上都尊稱他一聲‘先生’!唉,於大人此番得罪了公公,大夥兒都說他凶多吉少,講來無不垂淚。於大人半生行善,只盼老天開眼、菩薩保佑,得貴人助他脫卻此難,得享長命百歲,我老漢餘生燒香拜佛,吃齋唸經還願便了。”
顧青芷自改換裝束以來,頭一回未被認出她是女子,不禁笑逐顏開道:“老伯放心,自古善有善報,於大人既是愛民如子的好官,定能逢凶化吉。”那老漢道:“承小兄弟吉言,只是我等蒼頭草民,豁出命去也未必頂事。聽說兩省的官員們也要上書請願,只盼皇上瞧在他們的面子,能放於大人出來。”說著朝二人行了個禮,揮鞭趕車向前去了。
駱玉書嘆道:“我在軍中早聽說地方官員不論官職大小,但凡進京奏事,必要先拜見王振、納財送禮,然後才得面見聖上;倘若稍有怠慢或是禮物不稱王振心意,立時便遭閹豎一黨誣構陷害,輕則罷免,重則下獄。這於侍郎的大名我也聽說過,此人高才大德,家祖對其讚不絕口,確是國家難得的棟樑之臣,不想只因為官清正,竟遭逢如此橫禍。”
顧青芷恨道:“老閹狗禍國殃民,一至於此!駱大哥,這事我們可不能見死不救。”駱玉書搖頭道:“此事只能賴朝中和兩省官員出力相救,我們不宜出手。”顧青芷聞言大為不解,問道:“這是為何?”駱玉書道:“天牢守衛森嚴,單憑你我如何能夠成功?就算真能將人救出,若是尋常蒼頭百姓,其人尚可從此隱姓埋名度日,那也罷了;於大人任職兵部、國士無雙,正是報效國家之時,如被幾個江湖之士劫獄打救,反害了他一世前程。”
顧青芷急道:“他如今獲了死罪下在監牢,倘若日久生變,只怕是欲求報國而不得!”駱玉書道:“這事家祖多半已經知道,想必正在聯絡舊友傾力施救。於大人是先帝器重提拔的名臣,王振也不能無所顧忌,一時半刻未必便敢殺他,我們先到開封見了年富大人再作計議。”
二人策馬前行,一路上十人倒有八人在議論于謙之事,無不交口稱頌他的好處。次日到了汝陽縣,兩人尋了家館子吃飯,顧青芷點了黃河鯉魚、扒廣肚、水晶膾等河南名菜,正吃得津津有味,忽聽鄰桌有人長吟道:“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唉,好一位鐵骨錚錚的於侍郎!”
駱玉書不禁讚道:“灑脫中不失浩然正氣,好詩!”扭頭望去,見旁邊桌上坐了個二十多歲的書生在那裡自斟自飲。只見他穿一身黑布直裰,頭戴白色方巾,長得雖甚清秀,卻一臉窮酸潦倒之相,腮邊一圈青青的鬍渣,極是不修邊幅。
駱玉書向那書生拱手道:“適才這詩雖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