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反應過來點情況的人,拍著大腿懊悔,“哎呀!我怎麼沒反應過來呢。”
究竟是什麼情況他們還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肯定的。
那幅作品一定有問題!
初選的作品都是匿名的,這些評選人都不知道那個作品是誰的,出去之後紛紛開始討論起他們在其中看到的幾套公認不錯的作品,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最有爭議的那套緙絲漢服。
這時候幾位用業餘時間在網上直播教繪畫,實際上不過是為了給自己提升知名度,立藝術家人設的人,就開始在直播的時候高談闊論給大家分析自己看好的幾樣作品。
“有一套玻璃製品非常好,用造型和色彩營造勃勃向上的生機,競拍的時候肯定會引起轟動的。”
“對了還有一個很有爭議的作品,據說有二十名評審員都給了高分,剩下的人則給了最低分,兩極分化非常嚴重。”
“我?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把寓意藏的太隱晦了,還是評審時間有點短,就是沒怎麼看懂,給了個印象分吧。”
“哦,那是一件織繡作品,是用緙絲做的一套漢服。”
這時候有網友敏銳的從“漢服”和“緙絲”這個詞中猜測。
【是不是溫荑的作品啊。】
【是啊,溫荑最擅長緙絲,老師你再多講講唄,漢服上有沒有蘇繡。】
【對啊,她的瑚光珊色就是用緙絲和蘇繡相結合的作品。】
【參展肯定要拿出絕活的,光是緙絲可能不是溫荑吧。】
正在教大家厚塗技法的主播聽助教唸了幾條彈幕,停下手中的筆擦擦手,道貌岸然的坐到鏡頭前,帶著包容的語氣道:“溫荑這個年輕人我聽說過,沒有過太多瞭解,如果作者是她的話也不意外,還年輕嘛,哈哈。”
除了這位之外,還有一些人也在或公開或私人的場合中談到那幅緙絲作品。
像是有默契一樣這些人都用的統一說辭。
“那套緙絲曲裾啊,我認為絕對是前三名的作品。”
“到底好在哪?能不能細講一講。”
“哈哈哈,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必須親自去現場看才能體會其中妙處。”
就這樣,不同的說法帶來了不同的效果。
又過了幾天,複選的時間到了。
國內雙年展的複選並不是決定能否參展,初選過的作品都能參展,複選則是要在初選前一百名中排出更詳細的名次。
這次的前三名是要決定了能參加國際展的機會。
雖然是青年展,卻決定了國內藝術圈的未來,所以來評選的人都是國禮級藝術家的水準。
一共十位,這次評選是更加嚴格。
而且還要避嫌,只要前一百名裡有他們學生的作品,就不能參與這次的評選。
蘇城
溫荑自從把作品快遞過去之後就放鬆了,保持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態。
以自己在陽關看到的景色為主題設計了一系列的漢服,埋頭工作起來。
她的三位老師卻坐不住了。
正好臨近考試周,暮雲枝也沒課了,和俞朝英兩位有時間就往林家的緙絲工坊跑。
終於在六月下旬的一天,他們收到了訊息。
【“暮老師,不好意思,您學生的作品這次進入複選了,所以要避嫌,請您諒解。”】
【“林老師,恭喜恭喜,您學生這次的作品正好踩線進入複選,因為要避嫌所以很抱歉。”】
暮雲枝疑惑:“怎麼會這樣呢,我們都見過溫荑這次的作品,不說穩定前三,前十也是有可能的。”
林崇歡也很費解。
直到俞朝英的電話響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