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皇帝將借兵剿匪的事情給提了出來,他要看看底下的大臣是一個什麼樣的看法。
經過好幾天的討論,最終決定了“借船不借兵”。
因為咸豐皇帝覺得這樣一來既能提高畫質軍的戰鬥力又能減少洋人對大清的影響。
可是人家法國也不傻,為大清出兵就是為了提高自己在清朝的勢力。
若是隻借給火器那可就什麼好處都撈不上了,於是清政府和法國的商討不歡而散。
(接下來要說的是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國藩,他的湘軍對於太平天國可以說是有著致命的打擊)
咸豐二年,這個時候的曾國藩剛剛登上了舞臺。
正當他要繼續往上爬的時候他的家中卻是發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老母親去世了。
曾國藩是一個儒生,所以對於孝道十分重視,他決定回到家中為母親守孝三年。
可是回到家中守孝的曾國藩卻是沒閒著,因為咸豐皇帝不讓他閒著。
“曾國藩,籍屬湘鄉,令其幫用辦理本省團練鄉民”咸豐皇帝親自給曾國藩下了一道聖旨。
這道聖旨是讓曾國藩組織團練的,不過曾國藩並不高興。
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好差事,因為這團練是一個地方武裝組織,由當地的鄉紳資助,官府可以任意徵調他們。
用來補官軍的不足的。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沒有編制,政府也不會給你發工資。
曾國藩思慮再三決定還是不幹這個差事,因為累也就算了,主要還得罪人況且也沒有銀子。
他決定以守孝的名字來委婉的拒絕。
可是他的老朋友郭嵩燾聽此專門跑來勸導。
因為郭嵩燾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面對自己的老友,曾國藩吐露了自己的心聲“老弟,這可不好乾啊!……”。
郭嵩燾卻是不以為然“老哥啊!有句話叫做亂世帶兵啊,況且危難和機遇是並存的啊……,你可一定不要辜負皇上所託啊”。
聽完郭嵩燾的話之後,曾國藩徹底動心了。
曾國藩覺得也確實是那麼一回事,連那每次都落榜的洪秀全還能有一番名堂,況且是自己呢。
咸豐三年,曾國藩開始了他的“湘軍”組織之路。
這個時候的曾國藩一邊訓練湘軍,一邊剿滅土匪,由於他剿滅土匪絲毫不留情面。
於是便有人給他起了一個“曾剃頭”的稱號。
一時間內整個湖南曾國藩的名聲大為響亮。
甚至紫禁城的那位咸豐皇帝也聽到了些,於是他便給曾國藩賞賜黃馬褂。
咸豐皇帝希望自己的賞賜能夠讓曾國藩更加盡心盡力。
而曾國藩收到賞賜之後也是感動的流淚,因為這一路走來的不容易只有他心裡清楚。
會想到這一路,曾國藩確實是不容易,因為是民團,所以他受盡了地方官的刁難。
因為這些個地廣官認為曾國藩的湘軍搶了他們的事幹。
本來這些地方官剿匪的時候還能從土匪那裡收到些好處,可是曾國藩每次都砍頭……。
這樣一來自己矛盾就上來了。
可是這個曾國藩卻沒有空搭理他們,他要做的是訓練和壯大自己的湘軍。
曾國藩心中發誓一定要把湘軍訓練成一個新軍,於是他在招兵的時候多數為純良肯幹的百姓,對於那些個遊手好閒的人則是一個都不要。
曾國藩的軍隊人招好了,然後他又買了火器。
不過他覺得這些還遠遠不夠,他又組建了水師,這時候的湘軍有著一萬七千多人。
這時候的湘軍氣勢無比的大,曾國藩的老腰也是十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