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強烈的守護之心,愛國之心成為了整個事件爆發的導火索,所以說在一定程度之上他們是沒有錯的!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本應侷限於區域性衝突的事件卻逐漸失控,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對於洋人的血腥屠殺。
面對如此慘烈的局面,左宗棠內心感到無比沉重。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左宗棠提出了一個相對溫和且理性的解決方案。
他主張應當將極少數在事件中犯下嚴重罪行的人依法懲處,但對於大多數僅僅是被捲入其中的普通民眾,則應該採取一種更為寬容的態度。
他建議讓這些百姓透過向洋人賠償一定數量的銀子來了結此事,而非一味地以單方面屠殺百姓的方式去平息洋人的怒火。
因為他堅信,這樣的處理方法既能維護國家的尊嚴和法律的公正,又能最大程度地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
左宗棠的想法既保護了國內百姓利益,又扞衛了國家主權,可以說是最為“要臉”的辦法了。
可是左宗棠等的聲音還是太過於微弱,最終天津教案以清政府實際處死百姓十七人。
張光藻、劉傑等官員全部發往黑龍江充軍,除此之外還要賠償法國四十六萬兩銀,俄國三萬兩。
一直到這裡,才算是給洋人把火氣消掉,天津教案這一事才算是結束。
天津教案這件事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猛然間將清政府那看似堅固的面具給撕裂開來。
這件事讓國內眾多百姓和朝堂上的官員親眼目睹了其內在的軟弱無能。
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這個本應保護自己、扞衛國家尊嚴和人民權益的政府,在列強的壓力面前卑躬屈膝,毫無還手之力,甚至屠殺自己的百姓!
此時,百姓們的內心深處漸漸燃起了一股強烈的渴望之火。
所有的百姓渴望著能有一個真正強大有力的政府出現,一個敢於挺直脊樑骨,堅決抵抗外侮,全心全意維護民眾切身利益的政府!
而現如今的清政府,顯然已無法滿足百姓們的這份殷切的期望。
所以清政府的命運之輪開始悄然轉動,它的喪鐘已然在不知不覺中被敲響。
這鐘聲雖不響亮,但卻如同重錘一般,一下又一下地撞擊在每一個百姓的心坎上,預示著在大清的國土之上一場巨大變革即將到來……
而曾國藩則是在此件事情過後感到深深的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