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戰爭之中無論是光緒帝還是其他主戰官員他們都不是到底開戰或不開戰的決定者。
真正能夠決定戰爭走向的是站在雲頂上的那一位,她就是老佛爺慈禧太后。
所以說,在戰爭的後期。
慈禧太后和李鴻章為首的投降派開始做手腳了。
當中法戰爭清政府即將要全面勝利的時候,慈禧太后因害怕法國聯合其他國家日後報復,於是便和李鴻章等聯手展開投降!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慈禧太后骨子中有一種對於洋人的畏懼,因為她在跟著咸豐皇帝的時候就見識過洋人的厲害……
光緒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1885,6月9日)。
這一天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之下,李鴻章與法國代表巴德諾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這一條約滿足了法國侵略者的要求。
這一條約的簽訂可以說是最為屈辱的條約之一,因為古往今來還沒有聽過打贏了還要賠款……
沒有辦法,條約已經簽訂了,只能苦一苦百姓……
不過有一點就是這項條約的簽訂暴露了清王朝當權者的腐朽軟弱的面目。
當然,這一場戰爭對於光緒皇帝來說也是啟發了不少感受。
首先這一場戰爭讓光緒皇帝見到了和洋人打仗的場面,其次這對於他來說更是一場思想上的啟蒙。
光緒皇帝不能不思考,他思考自己的主戰想法是不是對的?為什麼贏了還要賠款?
這些問題在光緒皇帝心中盤旋著,不過一番考量過後,他認為自己是對的,錯的是慈禧太后!
光緒皇帝心中下定決心自己以後一定要掌權,一定要說了算!
正是透過這一場戰爭從而激起了光緒皇帝對朝政的關切,和對權利的渴望。
接下來一種強烈的政治抱負的種子開始逐漸在光緒皇帝的心中生根發芽。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光緒皇帝不是一個畏頭畏尾,軟弱的皇帝。
接下來的日子裡光緒皇帝在不斷的成長著和思考著,他在學習中等待,等待一個機會……
光緒十二年。
這一年光緒皇帝已經年滿十六歲,已進入了青年時代。
這個時候便到了慈禧太后要說的“還政”的年齡了。
而光緒皇帝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這時的光緒帝在經過十年的嚴格教育,可以說是現在已經滿腹經綸了,現在的他對於如何治理國家有著自己的一套想法。
正是因為有著一套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才格外的對那些政務感興趣,心中也更想盡快的親政。
這一切都證明著,戰爭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就是時代和思想的助力劑。
因為事實證明,光緒小皇帝是從中法戰爭之後開始逐漸地思考和成長。
光緒皇帝想親政這一件事可是難為壞慈禧太后了。
畢竟現在小孩子已經長大了,俗話說得好“兒大不由娘”,慈禧太后現如今也沒有什麼理由阻止他親政啊。
畢竟慈禧太后知道自己在十幾年前無視清廷規矩,強立身為小孩的載活為帝的時候,她為籠絡人心,就立下了“典學有成,即刻還政”。
一直到了今天,光緒皇帝已經長大了,且已經唸完書了,所以說還政這個大問題就橫在自己的面前。
為同治皇帝立嗣的問題,因無基礎似乎還可以搪塞一時,但向光緒帝歸政一事,因條件具備,便越發急迫在擺在了她的面前。
西太后知道,自己若不還政的話,那愛新覺羅家的人定然不會願意,且這些大臣們也不會坐視不管。
畢竟這江山從根上來說是他愛新覺羅家的江山。
可是畢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