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朝鮮問題。
三天後,也就是五月二日。
商量完畢的日本正式成立戰爭決策大本營。
隨後大本營便宣佈整個日本進入戰鬥狀態,所有的物資啊,運輸啊等資源全部歸大本營來支配。
這個時候就算是日本的內閣大臣也不能干預人家,這足以能夠體現出日本隊於這場戰爭的重視。
五月十三日。
這一天日本兵發朝鮮,它們足足派出了四千多人的軍隊,人數是大清的兩倍還多。
而日本給出的理由則是保護日本的商人……
日本出兵的訊息傳到了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李鴻章的耳朵之中,但是它卻不當一回事。
這個時候的李鴻章對日本可以說是十分信任,所以說現在是人家日本說什麼他就信什麼。
等到戰爭已經打起來的時候,李鴻章依舊是我行我素。
因為他這個時候還心存幻想,將希望放在別的國家身上,他希望能靠英國和俄國從中進行調停。
紫禁城中的光緒皇帝也一直沒閒著,他一直在關心戰爭的走向。
根據情況決定要開戰之前,也就是在兩國發布宣戰詔書前,光緒皇帝直接給李鴻章先後發出五道上諭。
第一道是這樣說的“不能輕視敵人,要加強防備”。
第二道上諭是這樣寫的“現倭已多兵赴漢,勢甚急迫。設脅議已成,權歸於彼,再圖挽救,更落後著。”
“此時此刻戰事吃緊,應如何及時措置,李鴻章身膺重任,熟悉倭韓情勢,著即妥籌辦法,迅速具奏”
一天內連續釋出兩道上諭足能夠體現出光緒皇帝對於戰事的擔憂。
五月二十八日,坐不住的光緒皇帝又發了一道上諭“現在倭焰愈熾,朝鮮受其迫脅,勢甚岌岌。他國勸阻亦徒託之空言,將有決裂之勢。”
“李鴻章督練海軍業已有數年,審量倭韓情勢,應如何先事圖維,熟籌措置。倘韓竟被逼攜貳,自不得不聲罪致討,彼時倭兵起而相抗,亦在意計之中。”
“我戰守之兵及糧餉軍火,必須事事籌備確有把握,方不致臨時諸形掣肘,貽誤時機。”
光緒皇帝說的那麼多話無非就是告訴李鴻章一定要加強防備,不要心存幻想將希望放在他國的身上。
次日,第四道諭旨釋出了,其意思和前三道的沒什麼區別。
可是雖然說光緒皇帝說了那麼多次,但是人家李鴻章卻是不當回事。
現在他又開始忙著說服英國讓它派兵艦徑赴日本橫濱為大清撐腰。
李鴻章的所作所為傳到光緒皇帝的耳朵之後他非常的生氣。
光緒皇帝心想合著自己說了那麼多都是白說了!
為了震懾李鴻章,光緒皇帝在六月二日又發出一道諭旨。
這一道諭旨和前幾道的全部都不同,因為這一道是斥責李鴻章的,並告訴他若是誤會的話一定會將他審判!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可以說光緒皇帝現在對李鴻章已經是十分不滿!
但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此時的李鴻章在面對光緒皇帝的斥責並未將其放在心裡。
接下來他依然是我行我素,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讓俄國和英國給自己調解的身上。
所以說,都沒有打仗意圖的大清在這場戰爭之中是一定打不贏的……
前方戰場的訊息不斷傳回來,光緒皇帝知道自己是使喚不動李鴻章這個人了。
於是他便打算讓京城中的王公大臣展開一次大討論,從而說服他們。
只要大清王朝中支援主戰的人多了,他李鴻章就不能置之不理,若是那個時候他還能穩坐釣魚臺的話,那這大清還真是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