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隨後石達開回到了天京,洪秀全命他掌管政務,但是對其心存疑忌,加封自己兄弟為王,處處牽制石達開。
石達開這個時候也知道南京是待不下去了於是便率部出走,不過出走後的他很快便陷入清軍包圍,全部被剿滅。
天京事變使太平軍元氣大傷,並喪失了乘勝殲滅敵人的有利時機,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自此,清軍抓住了機會聯合洋人徹底剿滅了這支強大的反清隊伍!
等到兩宮太后和奕?做完這一切過後,整個大清王朝開始過渡到了穩定期間,歷史上稱這一段為“同治中興”。
然而,儘管被稱為“同治中興”,但實際上這與年幼的同治皇帝並無多大關聯。
畢竟此時的他還只是個傀儡皇帝,徒有其名而並無實權罷了。
朝政大權完全掌控在兩宮太后和奕?等一干權臣手中,可憐的小皇帝只能在深宮中默默成長,對國家大事毫無決策權可言。
不過那位曾經權勢滔天、威風凜凜的恭親王奕?恐怕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竟然也會遭到太后的猜疑和打壓。
想當初,他憑藉著卓越的才能和過人的智慧,為兩宮太后的上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可如今,隨著局勢的變化,他卻漸漸成為了兩宮太后眼中的一顆釘子,欲除之而後快。
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古老的諺語日後在恭親王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當恭親王奕?手握權利便開始膨脹的時候,那麼等待他的便是無情的猜忌和迫害。
昔日的輝煌轉眼間煙消雲散,令人不禁感嘆世事無常,人心難測……
同治四年(1856)年。
在這風雲變幻、波譎雲詭的一年裡,清王朝那看似平靜如水的朝堂之上,實則暗潮湧動,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鬥爭又如火如荼地拉開了帷幕……
此次鬥爭的主角乃是赫赫有名的兩宮太后與權勢滔天的恭親王奕?。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利益的糾葛,曾經在對抗肅順之時的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竟漸漸分崩離析,最終演變為針鋒相對的敵對態勢。
真可謂世事無常啊!
昔日還能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的戰略盟友,轉眼間就成了為了爭奪權力從而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仇敵。
這般戲劇性的變化,不禁讓人們感嘆不已。
正應了那句流傳千古的至理名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上本就不存在永恆不變的友誼,唯有永遠的利益才是驅使人們行動的根本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