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舊時你們互相稱呼為硯席,也可以稱呼硯臺、同硯。既然你們共用一方硯臺,同一張坐席,同一個先生,那麼今日,新的學府當有新的氣象,你們之間的稱呼應當變更為同學,意思是同一方天地下學習。也從今日起,先生我也稱呼你們為同學,大家可要記住了,師生之禮不可廢。”
“記住了,孫先生。”
“那好,同學們,上課。”
“起立!”
“先生好!”
“同學們好。”
“坐下!”
教室內發生了這樣的對話,高衡就站在教室的外面,面帶微笑朝裡面看。臺上站著的老師正是孫和鼎。因為教師缺乏的緣故,高衡要求製造局的各位大師們有空都要來教授課程,所謂教師缺乏,其實指的是興華軍建立的學府跟大明的學府有著本質的不同。
大明八股取士,所以不管是學堂還是私塾,早就已經變了味,天天就是之乎者也那一套,說白了就是應試教育,教出來的學生很多都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只知道寫而不知道應用,特別是實用科學這一欄基本上就是空白。
興華軍可不能這麼幹,西方之所以能超過東方,正是他們順應了時代,重視科學技術,開啟工業革命。實際上,古代華夏也有君子六藝,騎射、數術、書畫等等都是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專案,頗有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意思,但是到了儒家稱霸特別是宋代之後,君子六藝漸漸被廢棄,華夏的教育反而產生了倒退。高衡就是要把這種倒退的局面徹底扭轉過來,重新走向正軌。
比如孫和鼎,作為西學大師,精通物理數學,那麼就應該由他來教授數術,再比如南懷仁,可以來教化學,倒不是要把這些學生都培養成大師,而是一些生活常識他們必須要了解。
比如二戰時候的小日子,軍隊的受教育程度在明治維新之後穩步提升,這就造成軍隊戰鬥力的大幅度提升,畢竟大字不識一斗的農民組成的軍隊其訓練和掌握武器知識的技能要比受過教育計程車兵組成的軍隊低一大截。
高衡知道,他的理念在這個時代太過超前,特別是讓女孩子也跟男孩子一樣接受同等教育這一條,就有很多人不理解,幸虧是興華軍的強制執行力很強,在高衡的巨大威望影響下,民間很多人雖然不理解,但是也必須執行。
比如孫和鼎教授的這個班,就全是女娃娃。孫和鼎在講臺上用心授課,下面的學生津津有味聽著,不時用學校統一方法的紙筆記錄著什麼,雖然這些女娃娃很多才剛剛開始學習寫字,但是有讀書的機會,女娃娃們往往更加珍惜,也比男孩子更加用功,所以她們後來居上,認的字反而比男孩子們更多。
高衡點點頭,只要這個模式持續下去,十年後,興華軍將會是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軍隊,興華軍控制區將充滿這樣的四有青年,無數積極向上的四有青年集中在一起,會爆發出怎樣的生命力,高衡根本無法想象。
聽著教室裡朗朗的讀書聲,高衡揹著手走出了學府,這只是第一步,先完善孩子們的基礎教育,未來,還要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高等教育,比如五年級畢業之後,是不是應該叫進入更高等的學府?再比如,興華軍是不是應該從戰士或者學生當中選拔精英,接受系統性的戰略戰術教學?也就是成立軍校或者講武堂,這都是軍部和政務部未來要考慮的事情。
回到軍部,高衡還沒坐下來喝口熱茶,成子龍就找了過來,手上還拿著一本厚厚的檔案。
高衡一見到這就有些頭疼,畢竟是特種兵出身,打仗他在行,政務方面實在是有所欠缺,對於興華軍來說,政務方面的人才也是緊缺的,成子龍倒是跟宋應星提過,是不是可以邀請宋應升來諒山府。
畢竟宋應升跟一般的官員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