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興華軍在南寧府稍作休整之後,各部便在南寧府誓師出征,對於這一仗,永曆帝自己也是寄予厚望,他已經退無可退,如果南寧有失,他就沒有安身立命之所了,雖然可以去海上或者安南,可大明皇帝都混到這個地步了,還能算是大明朝的皇帝嗎?所以對於這一仗,他本人也希望各部都能完成既定目標,守住各處關隘,力保南寧不失。
瞿式耜和何騰蛟也是如此想法,保住廣西,保住皇帝,就還有翻盤的可能,否則廣西一旦失去,雲貴危在旦夕。
基於這一點,瞿式耜雖然對興華軍和高衡的印象並不好,但是對於興華軍的補給這一方面卻沒有打折扣,火炮銃彈雖然是興華軍自己攜帶,但是糧草方面瞿式耜倒是直接開啟官倉,給興華軍提供了不少物資,不僅如此,瞿式耜還更改了先前的命令,讓思明府和憑祥州兩地的明軍協助興華軍轉運物資,將諒山府的物資以最快速度送到前線去,如有耽擱,格殺勿論。
這件事情就交給左斌來負責,左斌是思明府的遊擊,麾下有兩千餘機動兵力,正好沿途進行護衛,且左斌對興華軍較為熟悉,讓他來擔任這個任務也比較適合。至於憑祥州的黃昆,若是平時,朝廷一定會追究他擅離職守的責任,但高衡當著永曆的面求情,加上黃昆一腔報國熱血,雖然兵少將寡,可畢竟是趕來勤王,勇氣可嘉,何騰蛟乾脆以兵部尚書的名義批准黃昆所部臨時編入興華軍,暫時聽從高衡的調遣。
五百兵馬對於整個戰局來說杯水車薪,況且是從憑祥州來的,戰鬥力應該也不怎麼樣,明廷若是在這方面計較就沒意思了,所以永曆帝點頭應允,黃昆便加入了興華軍,暫時編入後軍,屬於輔兵之列。
看起來數路人馬一起調動,實際上總兵力也沒超過兩萬,賓州的劉承胤不動,南寧守軍不動,只有林佳鼎、張同敞、高衡兵分三路進入指定位置,出城兵馬大約在一萬五千之數,跟建虜那種旌旗招展、遮天蔽日的場面比起來,那是小巫見大巫了。
一出城,林佳鼎便跟二人分別,獨自帶兵前往金城寨,只剩下張同敞和高衡同行。
張同敞作為張居正孫子,自然延續了張居正的理念和性格,也就是改革二字,所以張同敞並不像瞿式耜和何騰蛟那樣排斥興華軍,相反,張同敞對於興華軍很感興趣,並且認為,高衡能帶域外兵馬來援,此番作為已經是非同凡響,朝廷應該給予更高規格的禮遇才是。
“高大帥,某觀興華軍,不像中原之兵,更不像是域外之兵,而是跟歷史上的一支軍隊非常相似。”張同敞有意接近,高衡便跟他同行,到了崑崙關之後再分兵。
崑崙關距離南寧府不過百里路程,大軍若是急行軍或者夜裡不做休息,一天一夜時間便能到達,所以留給二人交流的時間並不多。
高衡正思索著崑崙關防守之策,聽張同敞這麼說,便扭頭道:“哦?張大人說的可是戚家軍?”
張同敞一愣,豎起大拇指道:“高大帥博學。”
其實這不奇怪,張同敞作為張居正的孫子,那麼張居正的著作和生平他應該非常瞭解,戚繼光之所以有如此作為,鄭氏因為張居正在朝中支援,可以說張居正和戚繼光相輔相成,沒有張居正就不會有名震天下的戚家軍,而戚家軍可以說是明代軍紀最好,最接近近現代部隊的軍隊,所以高衡很容易就能聯想到。
“餓死不偷盜,凍死不拆屋,這才有了軍紀嚴明的戚家軍,在下觀興華軍舉止,甚至強於戚家軍,雖然在下是文官,對軍事並不太懂,可在下也知道,一支軍隊看行軍佇列,看將士們的精氣神,就能判斷這是不是一支精兵。”張同敞道。
高衡笑道:“那張大人對興華軍如何評價。”
“萬里挑一的精銳,只怕,建虜要在興華軍手下吃大虧。”張同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