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一手遮天,二皇子便就那麼不明不白的死了。人剛死那陣子,溫嶠也有些後怕,他從周文王對待自己的態度上能看出來,王者對自己不是沒有懷疑。甚至周文王還將自己新出生的四子找了個理由送出宮寄養,便連那宮裡的廚子也都全部換了一遍。他有些後悔,自己操之過急了……世間除了藥性猛烈的毒藥,還有一些可以令人慢慢萎靡不振漸漸衰弱而死的慢性毒藥。不過是因為當年二皇子屢屢頂撞他,所以他憤怒之下,選擇了重藥。
其實以他的能力,要想找出四皇子寄養在何處實在是輕而易舉之事,但若是四皇子緊接著再出事,那他這謀殺皇嗣的意圖就太過明顯,也正是因為如此,四皇子反倒是得以平平安安的在宮外長大成人。
至於三皇子,最初,溫嶠對於這新一任太子所表現出的溫和性子還算滿意。日後周文王總歸是要退位,但他這個開國公卻是想世世代代世襲給自己的子孫。若是下一代的君主與周文王一般,任由自己操縱半生,那是最好不過。若是與二皇子那般想要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自己必是不許他活到接任皇權的那一天。
不過也是自那時起,溫嶠突然有了一個想法。雖說自己父子三人如今在朝為官,又都是手握大權,但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朝臣中也終究會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時候。到時自己若是失勢,眼下朝上那些阿諛奉承之徒難免不會反過來踩自己兩腳。只有與皇室結為姻親關係,將來皇家的子嗣中有了自己溫氏的血脈,這聖寵才能穩固。
不過可惜的是,三太子擇選太子妃時,溫氏一族中卻沒有符合擇選條件的嫡女。當時溫若琳還不滿十一歲,硬要呈上去實在有些牽強。長子溫世濤家的嫡女早就成親嫁人,連孩子都有了,只有個庶出的女兒年齡符合。
這太子妃日後便是母儀天下的皇后,任你家門如何顯赫,如果是個庶出,那隻能恨自己投錯了孃胎。但溫嶠始終是不甘心,最終還是將這庶出的孫女八字報了上去。果然,前任太子性子憨厚卻更注重這些教條禮節,雖說那溫家小姐容貌倒是也生的漂亮,卻終是沒有得到那太子妃的位置。這太子妃花落別家。
不過周文帝看在溫嶠兩朝元老的份上,還是令兒子給了那溫嶠的孫女一個良娣的封號。溫家權勢當時在天龍國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溫良娣雖說是個庶女,卻也是養在大夫人房裡的。平日她去參加官府內眷的各種聚會,眾人敬畏她身後的家族以及祖父的權勢,對她自是萬般奉迎,這些年她竟是都忘了自己是個庶出的身份。性子自小養的是無比的驕縱蠻橫。
原本她以為祖父將寫有自己生辰八字的碟紙送到後宮,那太子妃之位舍她其誰。沒想到最後終究是因為這個庶出的身份,只落了一個良娣的封號。只是這件事上,便是溫嶠也有些無可奈何。要怪,他只怪自家嫡出的閨女生的實在太少。
這溫良娣住進當時天龍國王宮的太子府之後,那太子妃卻是她認得的。以前兩人在官府內眷的聚會中見過,那是劉侍郎家的小姐。論容貌,那劉小姐也只勉強算的上端莊,比起溫良娣嬌豔動人的姿色相差甚遠。論家世背景,侍郎與兵馬大元帥相差的更是十萬八千里。所以溫良娣每次見了太子妃屈膝行禮時,心下卻是憤恨不平的。
若只是礙於出身沒得到名分也就罷了,偏偏太子倒像是真心喜歡那個外表中規中矩內裡卻溫柔賢淑的太子妃,對於自恃美貌的溫良娣卻不過爾爾,十天半月的才想起去她宮裡一次。這讓溫良娣更是忍無可忍,時不時便要招了母親去宮裡抱怨一番。
這宮裡的抱怨,自然而然會傳回元帥府和丞相府,溫嶠屢次派人進宮勸諫,只道是等她早些懷上太子的骨肉,便還有翻盤的機會。誰知天不遂人願,沒想到太子妃卻先懷上了身孕,到了此時,不但是溫良娣著了急,便連溫嶠聽聞訊息也是著急上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