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突然支稜起來的牙人,安父直接就回家去了。
回家的路上,他還琢磨著,要不乾脆趁著還未到中秋節,再跑一趟青陽鎮?不過,趕在這種佳節跑去給人選墳地,哪怕是像他這種百無禁忌的人,都感覺自己挺有病的。
……
步入八月裡,鋪面完全沒訊息,地也差不多,以至於安父覺得要不乾脆放棄得了,他還是提前跑去縣城裡。但轉念一想,洛江縣啊,那裡什麼都好,就是有個腦子不太好使的縣太爺。
一想到將來要跟那位縣太爺同處一地,安父深以為,還是要多給年輕人一點兒機會的,就讓牙人再好生尋摸一下,萬一運氣好碰上了呢?
臨近中秋佳節,就連昌平鎮這個小地方,都能感受到節日的氣息。
旁的不說,最近這些日子,附近村莊的人倒是沒少往鎮上跑。就像鎮上的人對縣城有著迷之好感一樣,村裡的人也對鎮子十分痴迷,明明鄉下集市上也有賣月餅,愣是跑到鎮上來買,倒不是為了自家吃,而是送禮面上有光。
安父前兩年沒怎麼重視這個節日,月餅倒是吃了,別的感受全無。今年瞅著荷包鼓起來了,他閨女這段時間又買了不少東西,小小的一個院落越來越有家的感覺了,他琢磨著,要不好好過個節?
才這麼想著,先前被他念叨許久的一個人來了。
就是錢大富。
他剛從馬車上走下來,就受到了巷子口那群乘涼納鞋底的老太太們集體注目禮。
錢大富下意識的哆嗦了一下:「安、安大師在家吧?」
納涼的老太太裡也包括了田大娘,她是屬於街坊鄰裡之中,訊息比較靈通的人,自然認識這個三番兩次前來給安父送錢的富戶。哪怕不認識錢大富好了,錢管家以及那輛寫著「錢」字的馬車,總歸是眼熟的。
田大娘指了指裡頭:「在呢,最近不是過節嗎?沒見安大師出遠門。」
這送禮嘛,本人在場自是最好的,雖說也能讓安卉代收,但錢大富此次前來確實另外有事兒。當下,他鬆了一口氣,招呼管家和兩個下人搬起禮盒就往裡頭走。
他不知道的是,他們一走,巷口聚集的大娘大嬸就開始交頭接耳的嘀咕起來。
其實說起來,安家父女倆搬到這裡已經有不少日子了,差不多得有兩年光景了,但事實上他們真正引起周圍人的注意,確實是今年的事兒。
一方面是安父的名聲慢慢打了出去,另一方面就是安父掙錢了。
哪個年代的人都是這樣的,窮在鬧市無人知,誰也懶得關心街坊裡頭那個日子過得不好的人。當然,要是跟對方有意見那就另當別論了,或者對方曾經富裕過,突然家當中落了,也一樣能引起話題。但問題是,安家父女倆並不屬於這其中。
他們剛搬過來時,是借住在安堂叔的客棧裡,隨後就在附近四處打聽有無對外租房的人。打聽了一圈後,才搬到了這處小巷子裡,父女倆一開始連日常生活都過得磕磕絆絆的,錢也不湊手,到了當年的冬日裡,更是苦熬日子,還是房東老太太心善,拿了舊褥子給他們,又勻了一些柴禾,手把手的教他們哪裡有賣便宜的吃食,哪個鋪面的掌櫃心善,傍晚時分去菜市場有便宜的剩菜買……
慢慢的,安家父女倆總算是把日子過下來了。等到了第二年,他們就跟周圍的其他街坊融為了一體,乍一看根本就不知道他們是外來戶。
再就是今年了。
去年錢大富發了大財,同時也倒了大黴,倒是肥了安父的腰包。錢家一趟趟的派人過來送錢送禮物,每次都是招搖過市的,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