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後,不好的訊息一個接著一個過來。
先是劉二太太又辦了場小宴,請了幾個孟家的小姑娘,恰逢劉韻回孃家,又有世子妃並大房的另兩個兒媳作伴,當然劉韻的親大嫂也在,據說宴上的氣氛好極了。
但就是這場小宴,請了楊冬燕到場,卻並未通知三房這邊。
等於說,大房二房的兒媳婦們都到了,外嫁的女兒也在場,並孟家的姑娘們,卻口稱家中小宴,獨獨撇開了三房的兩位嫡女。
當然,大房二房的庶女們也未到,那頭是個什麼反應,劉三太太並不知曉。確切的說,她沒心思考慮這個,在她看來,小妾生的能同她親生的相比。
可再接著,府上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接連又辦了兩場宴請,都不是大範圍的,請的人家也都次於永平王府,有依附王府生存的小家族,也有爺們官場上的下屬。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劉三太太要是再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兒,她就真傻了。
很明顯,府上就是在為某人的親事操心,但為了誰呢?王妃和劉二太太顯然不是那種會為了庶出子女勞心勞力的人,加上每次小宴,楊冬燕必在場,這答案不是明擺著的嗎?
劉三太太左思右想,覺得不能任由事情這麼荒唐下去了,咬咬牙同三老爺說了此事,畢竟事關兒女的終身大事,他們夫妻倆辦不成的事兒,只能託付給兄長嫂子,總不能為了一時的面子,不顧兒女們吧?
且不提這倆商量的結果如何,單說楊冬燕那頭,她簡直看得頭大。
不過,收穫還是有的。
她相中了一個孫媳婦→_→
這就很尷尬了,畢竟她的本意是為了將豬崽嫁出去,結果豬崽的下家還未曾找好,她卻對孟家的一個小姑娘格外中意。
劉二太太挺驚訝的,不過轉念一想,倒也合適。
窩頭出身雖不顯,但他的才華在同齡人中當屬出類拔萃的,年歲輕輕就中了二榜進士不說,還被聖上看中親自為他選了地方。當然,誰都知道御學只是權宜之計,依著聖上一貫的行事作風,估摸著窩頭大概會在御學待上三年左右,而這個時間也足夠聖上教訓三皇子了。
至於三年之後,窩頭的去處大概有兩處,要麼去翰林院,要麼去國子監。
這兩處都不是什麼實權部門,但考慮到窩頭的年歲,非權力中心才更適合他。至於再往後,放外任的可能性就會很高,畢竟多數人還是需要外出歷練才能成事的,窩頭就算跟永平王府扯上了關係,但這點關係並不足以聖上產生警惕。
但就算是放外任,在南陵郡待上六年後再放外任,跟殿試結束後謀缺又是截然不同的。
不出意外的話,窩頭將來即便是放了外任,最起碼也是從五品官做起的。
這就是待在南陵郡的好處,普通官員在外頭熬上十幾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坐到五品官。但京官卻只要平順的度過最初的兩屆,一旦外任那是跳級往上竄的。
像劉三太太的孃家父親就是在官場上熬了差不多三十年,才坐到如今那個位置上的,且回南陵郡的希望渺茫,甚至再度升官的可能性都不大,大機率會在五品官的位置上退下來了。
種種考慮之下,窩頭會是很多人心目中好女婿的存在。
當然,這個很多人裡頭是絕對不存在頂尖勛貴的,他們不需要將女兒嫁給寒門子弟,倘若是個庶女倒是可以考慮,橫豎賠了也無妨。
楊冬燕中意的是孟家一位小姑娘,自然不是長房的,她父兄的官職都不高,確切的說,她父親已經從官場上退下來了,理由是不太適應官場中的爾虞我詐,如今在青雲書院任教。她兄長倒是出仕了,是上一屆的二榜進士,當時謀了外放的缺兒,正在努力想調回南陵郡。
也就是說,那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