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鐘後,水漿逐漸沸騰收幹,餃子皮呈現出剔透質感。辛真掀開鍋蓋,加大火力,讓水份收幹得更快。鍋底在高溫攻勢下,呈現出一層金脆薄殼,形似染上霞光的冰花。
出鍋後整盤扣在盤中,底部薄殼朝上,三盤不同水面比例製作出來的煎餃盛在桌上。
同一時間同一火候,出來的餃子冰花層外觀幾乎沒有差別,筷子敲在金脆薄殼上,咔嚓輕響,夾起煎餃,餃子底帶著一小圈薄脆外邊,辛真和組員逐一品嘗。
這些餃子的餡料和水漿都是一樣的,唯一區別在於餃子皮,出於長期冷凍的需求,組員用不同水溫和麵,找出了三種能最大限度保留餃子皮風味的比例。
辛真吞嚥下第三顆煎餃,點了點中間那盤說道:「這盤餃子還不錯,雖不如現包餃子那樣有韌性,但面芯爽脆,不會出現凍僵的渣感。」
組長應道:「我們也覺得這款好,就等你來拍板了。」
辛真擰開自帶的保溫杯,喝了一口,摩拳擦掌道:「我做個番茄辣醬再試試。」
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番茄都經過了品種馴化改良,都缺少「番茄味」,看著漂亮咬下去寡淡無味,該酸的不酸該甜的不甜,更別說起沙了。
她的指尖掠過食材區裡擺放的一眾番茄,拿起一顆普羅旺斯品種在鼻尖處嗅了嗅,番茄獨有的氣味濃鬱,手指稍一用力能感受到薄皮下的沙瓤鬆動。
這種番茄口感偏甜,皮薄汁水多,下鍋後容易起沙,與酸酸的毛辣果兌在一起做醬汁就很合適了。
挑了兩顆普羅旺斯大番茄,放在手裡掂了掂,又在紙箱裡選了十幾顆毛辣果小番茄,幾根紅色美人辣,一小把小米辣,交給組員記錄重量。
中餐做菜,大多是憑廚師感覺拿捏,例如涉及到用量就會提及:少許、一點、適量,帶著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境味,不同廚師做同一道菜,出來的味道口感都能有很大差別。
但工廠出品講究的是穩定,做菜的每個步驟、分量,辛真都會留心交給組員記錄量度。
洗淨食材後,用刀在大番茄上劃出十字,放入熱水中氽燙一分鐘,掀掉番茄皮切小丁,毛辣果、美人椒、小米辣、大蒜,也同樣切丁切末。
小鍋中倒入少許菜籽油,撥入辣椒碎、蒜末爆香,放入毛辣果小番茄,炒到茄汁溢位再加入普羅旺斯的番茄丁,不停攪拌讓番茄出沙融化。
加入兩勺鹽巴、少許白砂糖,攪拌均勻後,用品味勺嘗一點甜酸度,再次撒入一小撮白砂糖,熬煮到番茄全部融化,僅剩一點辣椒纖維盪在醬汁裡,關火出鍋。
組員用第二種餃子,重新煎出一盤冰花煎餃。
新鮮出鍋的煎餃冒著油香熱氣,辛真用筷尖敲擊在薄殼上,夾出一顆餃子,沾上碟子裡的番茄辣椒醬。
酥脆的麵皮在咬下的一瞬,咔嚓輕響,飽滿的羊肉汁水流出,混著番茄辣椒的微酸鮮辣,提攜出羊肉的醇厚感。
單吃羊肉煎餃,吃上四五個之後容易膩味,但蘸上番茄辣椒醬,在茄酸椒辣的刺激下,油香酥脆的煎麵則成了唇齒追逐的獵物,忍不住想要吞咬下一個。
就像鮮炸薯條配番茄醬,煎餅果子配甜麵醬,炸年糕配甜辣醬,它們那樣香那樣酥脆,總想蘸上點什麼醬。
嘗過醬後,辛真和組長討論好蘸醬配比問題,又問了推進上市銷售的進度,等速食組按批次生產流程試跑一遍後,就可以正式投產了。
忙完後乘電梯到一樓,低頭檢視手機裡的微博資訊,律師出面後平臺方反應也很快,不到幾個小時的功夫就全部清空乾淨了。
沒了影片傳播,負面輿論的聲量削弱許多。
剛要走出大堂就被一個熟悉的嗓音叫住,低低的磁聲,在不算嘈雜的寫字樓大堂裡顯得尤為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