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的主體自然是引周圍袁紹軍來攻,然後與他們來一場大戰。但是目的不是謀取優勢,而是要在相對平衡的情況下,來一場大決戰。
如今對方想要進攻平原城,打斷劉備軍的後勤。
賈詡卻不願意在平原那片地方與袁紹軍一戰,那裡地形不適合劉備軍展開,不能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
所以就必須還是讓袁紹軍與劉備軍在靈縣一戰,還必須要調出鄃縣和靈縣的精兵,所以其中最關鍵的便是要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要給袁氏的謀士一個錯覺,在靈縣交戰才是最有利的。
只要袁氏相信,劉備軍的主力會沿河而上,利用集中在高唐的民兵補充戰力,拉平人數優勢並且保持在平原的戰力優勢。這樣,在平原交戰就是下策了。
因為這樣袁氏的軍隊不僅人數優勢沒有了,可能會面對劉備軍的內外夾攻,還平白少了張合統帥的兩萬精兵。
只要到了這個局面,賈詡的謀略就達成了一大半。
給對方做一個選擇題,要麼從鄃縣繼續前進進攻平原,面對劉備軍的大軍,同時內外夾攻。要麼從鄃縣轉向南方前往靈縣,匯合張合的兩萬人馬,以大軍正面壓制劉備軍,解圍靈縣,繼而進軍聊城。
但是,這些餌還不夠,賈詡要繼續加碼,讓對方做出他要的正確的選擇。要讓對方誤以為,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在平原和袁紹軍決戰。
所以,賈詡要讓船隊集中在高唐,反覆向平原送去兵馬。
只不過實際上,劉備軍並沒有像袁氏一樣毫無節制的徵兵,只是招募了必要的部分,同時讓趙雲帶著少量精銳反覆出入而已。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已經預知了你的下一步行動,還要硬上,與劉備軍在平原決戰,那絕不會是袁紹手下這些頂尖謀士會做的事情。
反而就此南下,在靈縣利用兵力優勢,將聊城的劉備軍逼退,控制整個東郡北部才是更合理的選擇。
這樣,還可以佔據黃河,從兗州得到糧草支援,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上策。
終究,在這個時代裡,發動一場不計代價的決戰,還是代價太大。能夠吃到足夠的好處,見好就收才是真正的主流。
像劉備軍這樣,就奔著要和袁氏打一場會戰,讓袁氏退兵。把靈縣和鄃縣的主力敗光,然後奪取的計劃,那可是太少了。
所以賈詡相信,這麼安排袁氏必然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