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訓練的精銳確實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們就像是礁石一樣的頂在界橋之前,讓劉備軍的精銳騎兵無法衝破他們的防禦。至於?義本人,則是很快被張飛擊敗,吐血逃回了陣中。
如此一來,失去了指揮計程車兵死死守在橋頭,以張飛所見,要消滅他們損失上千匹戰馬和數百士兵是毫無意義的。
重騎兵和排好了刺蝟陣的重灌步兵換命,這就是浪費中的浪費。
所以張飛調轉了進攻的方向,向周圍已經人心浮動的袁紹軍陣發動了進攻,留下了一半騎兵監視橋頭,並且阻止袁紹軍撤退。
這讓原本就已經陷入混亂的袁紹軍終於開始瓦解了,後方的步兵已經開始潰逃。若是此刻不能制止這種趨勢,那袁紹軍可就要當場全軍覆沒了。
袁紹在中軍得到界橋守住,但是被劉備軍騎兵切斷了與主力聯絡的訊息之後,他必須馬上做出決定,他打算怎麼辦?
選擇不多,要麼派兵重新打通通道,奪回這段路。要麼派兵防禦這個方向,等到主戰場取勝,任劉備這些精銳騎兵再強,也不可能擊潰數萬大軍的包圍。
但是,袁紹哪個都沒選,他選擇了鳴金收兵,依託正在收攏殘軍的張合和公孫瓚臨時構築的營地,堅守到夜色降臨。
反正,橋還在袁紹軍手上,橋頭有精銳駐防,還有大隊人馬作為後援。沒有依託劉備沒辦法長期攔住袁紹的大軍,也沒辦法一下子渡河,那麼他的大軍至少是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這個決策的唯一問題,那就是,後退的過程裡將會損失慘重,以及這個策略根本就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就是輸多和輸更多的區別而已。
可是,袁紹就是這麼選了,甚至沒有一點開戰之前要洗刷畏懼劉備汙名的氣勢,乾乾脆脆的認慫了。
打不過就放棄,不丟人。
於是在袁紹的指揮下,袁紹軍組成了龐大的魚鱗陣勢,交替掩護著撤退。
不得不說,在訓練中的投入還是收穫了效果,士兵們在脫離了戰線之後都完成了基本的戰術,逐漸恢復了秩序。
一路上佈置成了多處足以抵擋劉備軍進攻的據點,拖延了劉備軍前進的步伐。
讓袁紹和他的主力大軍能夠成功的回到臨時營地之中,就地堅守。
但這個過程中,袁紹軍同樣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但是好在人數本來就有絕對優勢,哪怕是經歷了近乎一半的損失,依舊能夠保持基本的戰鬥力。
而有了哪怕是簡易營寨的保護,接近三萬兵士,加上近五千騎兵,也不是一股可以輕易吃下的力量。
劉備也很清楚這一點,在袁紹開始撤退以後,他就改變了戰術,儘量消滅袁紹的精銳士兵,儘可能多的吃下敵人的部隊。
等到打掃戰場的時候,劉備軍進行了統計。劉備軍總共徹底失去戰鬥力計程車兵大概一千人,但是消滅了接近一萬多袁紹軍士兵。如果加上逃散的袁紹軍,如果袁紹不追回來,那大概意味著袁紹損失了大概三萬部隊。
這的確是很大的損失,但是至少袁紹保住了主力。
確實如他所料,劉備不可能大軍一直佔據著戰場,這裡沒有補給和營壘,根本沒辦法常駐。
所以,在黃昏到來之前,劉備就率軍撤退,回到自己的大營裡,留了一點時間給袁紹軍收斂屍體。
這份好意袁紹倒是領了,只不過除了軍官,大多數士兵的屍體都直接掩埋了事。當然,如果是劉備軍大獲全勝,對敵人計程車兵,劉備軍也會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只不過對己方的陣亡者,那劉備軍的待遇要好上不少。
善待死者,對於士兵而言非常重要。畢竟,將軍難免沙場亡,哪一個士兵不想死的體面一點呢?
所以,劉備提前離開的做法,倒也沒有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