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娘興沖沖地詳細描述起周芳的情況,邊講述眼神還不斷瞥向飯桌,暗示了她的心思。
一席話說完,她面帶微笑地跟周芳打了招呼,然後邀請兩人加入共餐。
雖然嘴上謙虛推辭,但劉大娘眉眼間掩飾不住的喜悅早已出賣了她的心情。
另一方面,周芳謹慎地不敢多言,跟隨在劉大娘旁邊坐著。
此刻,何雨柱敏銳注意到妹妹神情低落,對眼前的食物興趣寥寥,時常偷眼看著周芳。
何雨柱察覺到妹妹異常,卻無從探詢緣由,只能在機會合適時再說。
於是,劉大娘巧妙的牽線搭橋下,何雨柱與周芳漸漸交談起來,互相逐漸瞭解。
他初次見到周芳時,對她外貌持讚賞態度,不算特別漂亮,倒也算清秀,還給人一種文靜賢淑的感覺。
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僅有初中文化水平。
考慮到當時女性受教育的狀況,有初中文化的也算得上有知識,而何雨柱前世是大學本科生,在現今這個只有小學文化的職業背景下去,他的公開知識水平似乎並不佔優勢。
總的來說,何雨柱初見對周芳的印象是不錯的,甚至感覺他們有可能成為一家人。
但隨著深入交談,何雨柱察覺到一絲不對勁。
周芳表達了對婚姻的願意,並提到感恩父母養育不易,家中生活舒適,即使嫁給他也要回報養育之恩。
起初,何雨柱認為這是應該的品質,認為感恩的人通常品性良好。
然而周芳的下一句話卻徹底讓何雨柱打消娶她的念頭。
在周芳表達完要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後的舉動,又接著分享了關於她的兄弟姐妹們的詳情,指出儘管家中父親和兄長都有穩定工作,但由於人口眾多和弟弟們的教育開銷不小,家庭經濟狀況並非寬裕。
周芳直言不介意何雨柱僅是一個沒受過多少教育的廚師,但他們一起生活時,她希望能多些嫁妝,並且希望何雨柱婚後允許她在幫助孃家上更主動些。
比如她有兩個姐姐常帶東西回家探望雙親。
一旦與何雨柱結婚,她還會樂意把自己的工廠工作讓給嫂子,期待何能找到更適合的新工作給她,並且希望可以每月把工資交給父母直到弟弟們 。
面對這些要求,何雨柱表面雖保持冷靜,心中卻忍不住感嘆,怎會這般巧合?他竟碰上一位似來自前世小說中的“貼身家婆”
——這是後世大多數男人最不願接納的兩大不適合結婚型別的婦女之一。
理智的男人懂得害怕的不只敗家妻,而是“貼家婆”
與“護弟婆”
,這意味著一生努力賺來的財富可能都淪為她回饋孃家,成為她家人的附庸勞動力。
尤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位周芳從未遭遇過傳統家庭重男輕女的經歷,肌膚細膩、雙手如脂,似乎並未從事過多勞作。
何雨柱疑惑為何這樣的人會擁有如此強烈的親情掛念?
可能是因為家人無微不至地愛護她,讓她產生了以全家福祉為重心的想法。
然而,這與一般聰明女性的處事原則有所偏離:她們通常會優先保障自己小家,兼顧孃家的利益。
對於那些完全以家人利益為優先的“異常者”
,何雨柱明白,他們的思維往往難以改變,而且她們婚後仍會不斷傾向於孃家,這讓他深感憂慮。
若周芳僅僅因為心存感恩,提出合情理的要求以報答親恩,這或許尚可理解和接受。
但透過她的言談,何雨柱看出家在她心中的份量超越了一切。
“貼身家婆”
最可怕之處在於,縱使婚前有過條件,婚後依舊會對孃家持續提供援助